音时,由舌面音变为舌尖后音;普通话中的“ch”声母在盐亭方言中发音时,由舌面音变为舌尖中音。
3.3 声母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盐亭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对应关系较为复杂。在大部分情况下,盐亭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然而,由于盐亭方言声母的变化规律,这种对应关系并非一一对应。
首先,在普通话中属于同一声母的词汇在盐亭方言中可能发音相同,如“爸”(bà)、“八”(bā)在盐亭方言中均发音为“bā”。其次,在普通话中属于不同声母的词汇在盐亭方言中可能发音相同,如“吃”(chi)、“其”(qi)在盐亭方言中均发音为“qi”。再次,在普通话中属于同一声母的词汇在盐亭方言中可能发音不同,如普通话中的“zh”声母在盐亭方言中可能发音为“zh”、“z”、“c”等。
综上所述,盐亭方言的声母系统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声母的发音特点、变化规律以及与普通话的对应上。对这些特点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盐亭的语音系统,为方言和发展提供参考。
四、盐亭方言韵母系统调查研究
4.1 韵母发音特点
盐亭方言的韵母系统具有独特的发音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盐亭方言的韵母发音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盐亭方言中,一些韵母发音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单元音和复元音的发音上。例如,盐亭方言中的“-i”(如“机”字的发音)比普通话中的“-i”更加突出,发音时口腔前部抬起,舌位较高。又如,盐亭方言中的“-u”(如“曲”字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抬起,舌位较高,与普通话中的“-u”有所不同。
其次,盐亭方言的韵母系统在发音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韵母的脱落、合并和变音等方面。例如,在某些词语中,韵母“-e”(如“色”字的发音)会脱落,变成“-i”或“-u”的发音。又如,在某些词语中,韵母“-i”和“-u”会发生合并,发音时舌位相同。此外,盐亭方言中还存在一些韵母的变音现象,如“-ao”(如“桥”字的发音)在某些词语中会变成“-ou”的发音。
4.2 韵母变化规律
盐亭方言韵母的变化规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语音演变规律的影响。在语音演变过程中,一些韵母由于发音相似,容易发生合并或变音。这种现象在盐亭方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韵母“-i”和“-u”在发音时舌位相近,因此在某些词语中会发生合并。又如,韵母“-e”在发音时与“-i”和“-u”较为接近,因此在某些词语中会脱落,变成“-i”或“-u”的发音。
其次,语音接触与融合的影响。盐亭地处四川盆地,与周边地区存在较多的语言交流。在与其他方言的接触过程中,盐亭方言的韵母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韵母发音特点发生变化。例如,在与成都话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盐亭方言中的一些韵母发音与成都话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两地方言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影响导致的。
最后,社会经济和人口迁徙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交流频率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盐亭方言的韵母系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韵母发音特点逐渐发生变化。例如,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一些年轻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导致他们说方言时韵母发音特点与老一辈子有所不同。
4.3 韵母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盐亭方言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在发音特点和变化规律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首先,在发音特点方面,盐亭方言韵母系统中的一些元音和复合元音在普通话中也有相应的对应关系。例如,盐亭方言的单元音a、o、e、i、u、u在普通话中分别对应为a、o、e、i、u、u。此外,盐亭方言中的韵母鼻化现象在普通话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如“安”(ān)、“恩”(ēn)等韵母的发音。
其次,在变化规律方面,盐亭方言韵母系统与普通话韵母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在声调影响下的韵母变化规律,以及在声母影响下的韵母变化规律,在普通话中也有所体现。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语音发展的不同,盐亭方言韵母系统在与普通话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