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根植黄土地 > 第164章 浪击潮头(四)

第164章 浪击潮头(四)

争(1861—1865)爆发前美国的“西进运动”,即美国从东向西扩张的移民垦殖时出现的“淘金热”。

马战胜清楚地记得八十年代中期,那是他在县劳动服务局(待业青年办公室后合并到县劳动服务局)不久,一天,他被急促的电话声叫到了县政府,一进大门,好家伙到处是人,马战胜攉过人群,他一推开县长的办公室门,马县长就急忙拉着马战胜的手,对他说了几句,让他想办法先把围在院子的年轻人安抚一下,劝说他们先回去,容县上研究一下。

马战胜通过了解,得知这些有志青年他们不甘寂寞,要走出黄土地,希望县上劳动部门为他们出示身份证明(1987年以后,延州县才开始办理居民身份证),想去外地的劳务市场,找找活干,整天待在家里闲着没事,这往后的日子还过不过?

马战胜首先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可以理解的,“你们到外面世界去打拼,闯天下,那是自食其力,也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当苦力是丢人事,是给县里脸上抹黑。”马战胜苦口婆心地安慰他们,容县委研究一下,不会令他们失望的。

马战胜经过一番调研后,向县委递交了报告《关于延州县城乡青年就业的情况调查》,其内容,第一:现状,他先从这几年城里待业青年说起,由于本县的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城里的待业青年难于就近安置,办个体也不能全部解决问题。农村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需要不了那么多的人,再者作为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天高皇帝远”的农村有些地方,造成了失误,疏忽,遗落,而在城镇中被“遗忘的角落”有人通过金钱和权力超生超育。因而,目前城乡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如果不加以引导,促使消化,就会留下隐患,造成不安静的因素,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合理就业,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关乎安定团结的大问题。第二:对策就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并谈了他的工作思路。

县委同意了马战胜的提议,马战胜便积极开展工作,他利用一切关系写信打电话,深入了解外面的情况。

马战胜决定走出去,和主管领导南下广州珠江三角洲,东到长江三角洲,实际考察。从考察结论入手,提供精确的信息。

在考察中,马战胜做到心中有数,五个必须清楚,即把工厂产品性能,工艺操作程序,劳动强度搞清;把厂规厂纪搞清;把工资,劳保福利搞清;把食宿条件,生活环境搞清;把当地民俗风情、习惯忌讳搞清。一切搞清楚后,再和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沟通,当好群众的咨询顾问。

宣传工作到位,招工定员后,马战胜便举办劳工、劳工家长座谈会,并分头对劳工进行以自尊自爱自强为主题的思想教育。为确保劳工利益,由局里代劳工同厂方签定劳务合同。招工结束后,又对劳工进行出发前教育,抓好劳工进厂后要过“三关”的思想工作,这三关就是气候关、生活关、语言关。然后派专职干部把劳工送到厂方,直到劳工情绪安定上班后方可撤回。

南方生活固然好,一日三餐大米饭,餐餐碗里有鱼有肉,可劳工总想家乡的小米稀饭,荞面饸饹,洋芋擦擦。马战胜又将劳工的生活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异国他乡建起了“陕西灶”,使黄土地的小米香飘到了长江三角洲。又在珠江三角洲陕北打工人员集中的地方支起了陕北灶。

这几年,马战胜在安置城市待业青年和农村富余人员的就业中,仅劳务输出一项,就取得显着成就,他们全方位地向劳工提供优质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无私奉献,廉洁为公的精神,受到地区、县上业务主管部门奖励和表彰。办公室这一面面旌旗,这一帧帧奖牌,荣誉证书和一封封来自各地的赞扬信凝结着他们多少汗水和心血。

县志方面提供的资料可资证明:

资料一 《陕西日报》报道“从一九八三年开始,延州县劳动服务局有计划有组织地先后十四次向上海和广东东莞、深圳十六个外资企业输送十八岁至二十二岁的劳工1638人,其中农村的有1306人,女青年有900多人……”

资料二 陕西省政府驻沪办事处在内参专送件第46期《上海动态》中报告,到“一九八五年十月从我省延州县招收五十名十八岁至二十二岁的合同制工人……经过一年来的培训试工,上机情况良好,操作技术熟练,已成为该厂一支不可缺少的技术骨干力量。”

资料三 来自广东东莞“延安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