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以表达祝福家人的吉祥心愿。剪纸还和民间习俗紧密相连,春节到了,黄土地上的乡村要剪窗花,结婚时要铰坐帐花,端午节要剪五毒动物,鸡门神等。
剪纸在陕北民间又被称为“窗花”。因为绝大部分都是用来装饰在窗格子的,而且和贴春联、挂年画一样,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照例是不可少的。
陕北的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浓郁,其内容多样,丰富多姿。有时令剪纸:包括春节剪纸、元宵节剪纸、清明节剪纸、端午节剪纸、七七节剪纸等。还有人生礼仪剪纸:诞生礼剪纸、婚礼剪纸、寿礼剪纸、丧礼剪纸等。每一份剪纸的形态不一,所含的文化因素也有差异,所表现的物象却独一无二。要说起巧珍的剪纸,还有传承性。巧珍小时晚上和祖母陈氏睡着,祖母就是一个剪纸能手。
巧珍这些年,在民间文化的传承和挖掘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一把剪刀,一张花纸,一段故事,一曲生活趣调。让陕北的剪纸艺术走出了山沟沟,登上了大雅之堂。把陕北黄土文化推向了世界。
黄土地上的妇女们在用手上的剪刀、口传的故事歌谣来表达感情,传承文化。古老的民间剪纸是母亲的艺术,因为她慰藉了一代代人生存的心灵。在繁星般的乡村里,有多少剪花娘子默默地来了,又悄悄地去了。她们一辈子剪了多少花,没人知道。这些剪花贴在窗格上、窑洞的门帘上,绣在家人的枕头上,使生活有了色彩,给节日增添了吉祥喜庆。
坐在黄土高坡的婆姨们用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剪出了她们的生活,剪出了她们的梦想,民间剪纸就像中国民间乡村妇女剪出的一棵文化之树。
陕北的剪纸根据所贴的地方不同,即可分为窗花、门花、墙花、顶棚花、箱柜花、粮囤花、面缸花、灯笼花、礼花等表现形式。
根据用途又可将其分为六类:
喜庆祝福类,包括“龙凤呈祥”、“五福捧孝”“喜上眉梢”“喜鹊登梅”“八仙祝寿”“连年有鱼”“招财进宝”等。
爱情婚恋类,包括“二龙戏珠”“鸳鸯戏水”“龙凤呈祥”“三龙戏珠” “鱼儿戏莲” “喜上眉梢”“金鸡探梅花”“凤凰戏牡丹”“蝴蝶扑莲瓶”等。
神话戏剧类,包括“刘海戏金蝉”“嫦娥奔月”“王祥卧冰”“拾玉镯”“空城计”等。
动物花鸟类,包括“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龙、狮、豹、马、牛、羊、猴、鸡、狗、猪、蝴蝶、孔雀、牡丹、梅花等。
生殖繁衍类,包括“莲生贵子”“榴开百子”“送子娘娘”“鹭鸶衔鱼”“鹰踏兔”“蛇盘兔”“蛇盘九颗蛋”等。
镇妖辟邪类,包括“上山虎”“下山虎”“大公鸡”“太极图”“送病娃娃”“秦琼敬德”等。
陕北的剪纸风格多样,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看来,加林在研究民间剪纸方面还真下了不少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