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上边咋又要叫人做二手活呢?要是放到前二十年,高明楼一定会骑上车子赶到公社去问个明白,他完全能代表高家沟村的干部社员予以拒绝,他会找到各种理由,问得公社干部无话可说,而现在他已经年过七十了,用孔圣人的话来说,就是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了。既然党中央国务院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策传达了下来,我们就应当相信党,相信群众,但高明楼的心里却起了一个大疙瘩。
高明楼把本本递给王建平,问道,“你具体是怎么打算的?”王建平很诚恳地说道,“明楼叔,这事还要你掌舵呢!我想先在群众中吹吹风,看看群众的反应,然后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等上面汇总后,给各村组落实地亩,先慢慢动起来。”“我知道了,你容我再好好想一想!”高明楼答应了。
王建平临走时又从身上拿出了一份打印的材料递给高明楼,说道:“明楼叔,这是吴起县退耕还林的经验材料,你看看吧!”王建平走了以后,高明楼和德顺爷爷又把刚才的话题,转移到退耕还林上了。
好好的地怎么说不种就不种了,这些地可都是社员们,起鸡起,打半夜,一镐一镐刨出来的,这地都种上了树,往后可吃啥呀。高明楼和德顺老汉两个人四目对着,只顾吸着烟。
高明楼看了一下德顺老汉,沉思着……
高明楼一懂事就和所有翻身农民一样,铁着心地跟党走,从土改分地,到组织互助组,建立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不管是文革受批斗也罢,他都坚信这样的信条,相信党相信群众。但有些事情让他触及灵魂,总是转不过弯来。一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再者就是眼前这退耕还林。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的面貌还是有了变化,他也慢慢地也就认同了。可这退耕还林,他还是思想上转不过弯来。自从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后,那时高明楼正到年龄上,他领着青年突击队农田大会战,平坡治沟,修建梯田到现在干了几十年,这眼下可要走回头路,高明楼还是有点想不通。
看着高明楼情绪很低落的样子,德顺老汉便说道,“明楼啊,你听干大说。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要是放到前十年,干大我去到吴起,也就四五百里路,过了志丹就到了,看看他们到底是咋样搞的?”
德顺老汉的话一下子提醒了高明楼,“干大,你睡你的觉!”高明楼说完以后,拿起了材料,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看了起来……
1998年陕北吴起县首开全国封山禁牧的先河,第二年开展了大规模地退耕还林,在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一九九九年是陕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十六字水土治理措施。
深秋后的一个晚上,王建平一喝完汤就四处在找高明楼,他走了几下里,才在德顺爷爷的窑里找到了高明楼。
王建平一推开德顺爷爷的窑门,就听到德顺爷爷正在给高明楼讲着老戏,把明楼笑得差一点眼泪都流了出来。德顺老汉一见建平进来了,话题一转,“平儿,你晚上闲了,怎么逛到这了。”“爷爷您老该不是和韩启祥的拜过把子吧?肚子里的样式(东西)多的很!你在给明楼叔讲啥呢?”建平从小就爱听德顺爷爷讲故事,“爷爷这不是晚上闲着没事,给你明楼叔说戏呢?”“啥戏?”“《牛皋扯旨》么,这不正说着太行山兵马大元帅牛皋,他不认钦差大臣王文亮的哨子,把皇帝老儿赵构的圣旨都扯了……不说了。”德顺爷爷打住了话,坐在了炕里头,把烟锅塞进烟袋里,用左手揞着烟末,“听说你今天不是去公社(镇上)开会去了吗?”明楼从炕沿下来,站在地上,“我晚上就为这事来专门找你!”建平心事重重地说着,建平说罢就给高明楼递烟,他等高明楼吸着烟后,才接上刚才的话题,“明楼叔,我晚上找了好几个地方,没想到你到爷爷这儿。今天去镇上开会,上边让咱退耕还林呢……”“你说什么?退耕还林?”不等王建平把话说完,高明楼一听急了,“明楼,你不要打岔,让娃娃先把话说完吗。”德顺老汉忙止挡明楼,“明楼叔,是这,按照上边的政策,咱县上将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都要退耕还林,只保留人均二亩半的农田。”王建平说完后,平时都不吸烟的人,也点起了烟吸着。
高明楼听建平这么一说,他的大脑一下子懵了,一个劲地吸着烟,一根吸完后,沉思了半晌才自语道:“这不是又要全面否定农业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