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铺子开业一个月了,这期间朱春花回了三次河居村探望爷爷奶奶。村子里的人偶尔也会去镇子里,在街上遇到过朱铜柱,有人一打听,这才知道朱铜柱在甜趣一品做掌柜。他们回村一宣传可不得了,有羡慕的有嫉妒的,很多人都说朱家走了狗屎运。
“春花,蛋儿总嚷着要爹娘,你看什么时候让他们回来一趟,孩子这段时间都瘦了。”王氏知道大家都在为了这个家努力,可实在没办法,蛋儿才一岁多,讲道理他又听不懂,一哭起来怎么也哄不住。
“奶奶,这个我之前也想过。现在店里的生意也稳定了,以后每个月都会给他们休两天假,不过得大家轮着休。”朱春花还准备把魏氏从石河镇调到清河镇,把朱成才换过去。这样魏氏还能偶尔抽个时间跟朱成富见面,人家两口子毕竟才成亲两年,长期分居可不行。
朱春花今天得去巡店了,今日可是分红的日子,李管事还在盘河镇等着她。跟爷爷奶奶告别后,她赶着驴车就准备走了。路过村子的大路,她总觉得后面有双眼睛在看她,回头却没看见人。
到了盘河镇铺子门口,刚把驴车交给朱铜柱,李青云和李管事就过来了。
“春花,今天我也跟你们一起去盘账。”到了分红的时间,李青云可开心了,倒不是能分多少钱,而是有了成绩才好跟他爹交代,免得天天念叨他不思进取。
“好啊,刚好坐你马车,我们也能节省不少时间。”要是去坐车行的马车,今天一天是盘不完四个店账本的。
算盘朱春花是不会用的,她只会乘法表笔算,所以盘账的活儿交给了李管事,她就负责在边上看着就行。李管事算盘拨的啪啪作响,这个时间点,店里也没有客人,朱铜柱、陈氏、朱春红都围在一边,特别期待辛苦一个月的成果。
“算了两遍,结果都是一致的,这个月店里的总共卖了五十九两又三百二十文。”这是营业额,朱春花心里粗略估计利润至少有三十五两左右。
“大家这一个月都辛苦了。这是一两银子的月钱,你们收起来放好。”朱春花和李青云商量过了,算好钱就发工资。
“我也是一两银子吗?”朱春红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忽然得了一两银子,激动的眼泪都快出来了。同样陈氏夫妻俩也很激动,这一个月他们真的不轻松,不仅打发蛋糕很费事,而且第一次接触做生意,中间遇到不少问题,朱铜柱和陈氏都是慢慢克服的。
发完工资,再留下六百文伙食费,还有二两银子的流动资金,盘河镇这个月还剩五十三两又七百二十文。当然这其中还要扣除李员外给的二十两成本,剩下的才是他们要五五分的钱。
盘河镇的账算完,朱春花几人又马不停蹄的赶往石河镇。石河镇这一个月卖了六十三两又二百一十文,同样给朱木柱夫妻还有魏氏各发了一两银子,店里留好伙食费以及流动资金,最后还剩五十七两又六百一十文。
“嫂子,你收拾一下东西跟我们去清河镇吧,那边离成富哥近一些。”朱春花准备把魏氏随便带过去。
“好,我这就去收拾。”魏氏得了月钱都不见有这么高兴,一听可以离朱成富近一些,火急火燎的去收拾了自己的行李。
清河镇的铺子,客人鱼龙混杂,有不少恩客会带着船坊上的人到店里消费。魏氏长得小家碧玉的,以后只能安排她在灶房干活。
一行人到了清河镇已经是申时,此时店铺里坐满了客人,小王氏忙的晕头转向。朱春花几人忙帮着招呼客人,盘账的事先放一放。
直到半个时辰后,客人才稍微少了一些,几人这才开始盘算清河镇的营业额。
这个月清河镇一共卖了六十八两又一百三十文,扣去该扣的还剩六十二两又五百三十文,目前是三个店中业绩最高的。发完钱,朱春花几人见天色也不早了,没做停留,直奔县城而去。
到了县城的铺子,又碰上书院下学,想进铺子是挤不进去了,只好在门口等着学子们买完离去。
“春花,你终于舍得来县城了,我派人来店里几次都没寻着你。”吴方正带着几个小跟班正要去甜趣一品,瞅见朱春花站在铺子旁边。
早在半个月前朱春花就请徐子恒几人吃过火锅了,当时是在店里吃的,可把朱铁柱三人吓到了,百般推脱不肯跟着一起吃。
“最近都在盘河镇,不知道吴公子寻我有何事?”
李青云就站在朱春花旁边,吴方正他是认识的,读书的时候俩人还差点干过架。听吴方正跟朱春花说话的口气,显然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