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赶在过年前能住进新房子,工人们夜以继日的忙活,终于在腊月二十六这天完工。同时外面做生意的家人们也回到了河居村,一年到头可就指望过年的时候聚在一起热闹热闹。
朱家的青砖大院分成三个正院落,每一个正院落的布局都是一样的。首先从大门进去是一个前院,院子中间留了空地等春天栽种绿植,左边挨着院墙修建的是灶房,右边是接待客人的会客厅。然后从前院进入第一个门是一个正院,左右各有三间厢房,厢房边上配的有洗浴与茅厕为一体的卫生间。下水道可是朱春花跟工人沟通很久才做好的,统一排向院子外面的粪池里。后面的两个正院和第一个是一样的,在第三个正院的后方修了个后罩房,开了后门,规格跟前院差不多大小,挨着院墙留了三个大屋子,用作生产罐头和肉肠的操作间。
根据朱家三兄弟的年纪排序,第一个正院自然是住的朱铁柱一家,朱铜柱和朱木柱分别住在后面两个院子里。
“爹,你和娘就住我那儿吧。”
“住我院子,我们院人最少。”
“住我那儿,春红在家还能照顾你们。”
几兄弟分好住处倒是把朱大力和王氏给忘了,一时之间三人都抢着表现,希望老两口住在自己院子里。
“好了,都别吵吵,我们又没分家,不都是从一个大门进的嘛。你们年后就出去了,我跟你娘住在铁柱院子最方便,免得前面有人叫门都听不见。”朱大力知道儿子们孝顺,他早就想好怎么安排了。
至于黄可风四人,房间多,四姐弟俩人住一间,随他们选。
家具是和修建房屋同时进行打造的,现在一家子回来直接就搬进了新房子里。这个时代没有甲醛,有的都是砖瓦木头味儿。眼看着还有四天就过年了,朱家准备明日去镇上大采购一番,好好把家里布置布置。
“也不知道成贵那孩子怎么样了,这一年都没传个消息回来。”除了朱成贵、朱成才,一家子都回到了村里。朱成才就在长河县,他们还能知道过的好不好,那朱成贵可是参军去了,小王氏自然牵挂得很。
“娘,你就安心吧,朝廷又没战事,哥哥不会有危险的。”朱春红安慰她娘道。今天家里的女眷基本都到镇上买东西来了,男丁们留在村里收拾老房子和新房子。
“是啊嫂子,成贵力气大,在外不会吃亏的。”张氏听小王氏提起朱成贵,她也多少有点想儿子了,这一年两母子也就见过三回而已。
现在大家手里宽裕,买起东西来不像以前那样抠搜,只要是觉得家里能用得上的,都会买回去。本来马车载着她们五个就没多大空间,锅碗瓢盆、油盐米肉乱七八糟购置一通,车厢根本没法挤进人。朱春花只好让黄守田先赶着车把东西送回去,等会儿再来接他们。这大过年的人家还帮着干活,几个女人倒是难为情,想了想又跑去扯几匹棉布,准备晚点让黄守田带回去。
“掌柜的,你这布怎么涨价了?”朱春花记得这个掌柜,年前可在他手里买了不少棉花布帛救援灾民。
“肯定是有原因我才涨价的,具体是什么,我们东家可不让说。”长河县不盛产棉花,这些都是其它州府运过来的。
“肯定是想趁着年节赚钱,不过你们涨的也太狠了吧,比平时都快贵一倍了。”张氏顿时觉得不划算,这么贵她们可不做冤大头,拉着小王氏几人就要走。
“唉呀,你们最好是听我一句劝,买些回去囤着吧,以后说不定价格更贵。”掌柜见几人要走,出于好心提点道。
以后还要涨?不是因为过年原因?朱春花心里隐约觉得有事要发生,肯定是和雪灾一样严重的事,才会造成物价上涨。她们刚刚买的东西,可能因为是长河县产的,所以还没得到涨价的消息。
“娘,你们先去旁边首饰店逛逛,我去找钱镇守有点事。”要是有灾害,钱镇守肯定知道,新县令上任后,可是每隔四五天就要各个镇守前去县衙点卯集议的。
到了镇守府,钱关元此时正在焦头烂额。
“春花你怎么来了,哎唷你来的正好,快给我出出主意...”钱关元的年纪虽比春花大一轮,但不知为何一看到她就如见到主心骨一样。
看来是真的出事了。
“你说什么,朝廷要征兵?”她以为是哪里发生了灾害,就如年前的雪灾一样,却没想到要起战事了。
“是啊,唐县令早上就派人送来了文书,朝廷要求每户出两名壮丁,年纪在十四岁到四十岁之间,初三必须到州府衙门报到。”钱关元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