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天色还不是太晚,许多人选择在外面乘凉玩耍。
沈家人也坐在没有围墙的院子里。
虽然这个季节偶尔还有一些蚊子,总好过夏季的蚊子太多,一会一个包,又疼又痒。
苏春喜和周苗苗在闲聊。
“这么多人想要学刺绣,会不会有些麻烦?”
苏春喜有些担心儿媳妇是为了沈家,而委屈自己收徒。
周苗苗一听就懂的婆婆的担忧,她笑着摇摇头又点头:“娘,我收徒弟是嫁进来之前就想着的,只是那时腾不开手脚,也只有嫁到咱们家,娘宠着我,才不会怨我多事。”
“另外,我也是有意想要让附近村庄的人念咱们这个情。不求他们以后能有所回报,只求友好相处就行。”
苏春喜如今越来越享受和儿媳妇的相处,对她的感觉就像是另一个女儿。摸了摸儿媳妇的头,欣慰地点点头:“那就好。”
周苗苗向她打听白日里二伯母的事情:“看她的样子,二伯父家好似与咱家不是太好?”
提起沈家老二,苏春喜长叹一声,细细讲来。
原来之前沈家老大,也就是苏春喜的丈夫还没有出去打仗时,沈家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不错,有来有往。
后来沈老大一去那么多年都没有回来,而苏春喜的小儿子又上了战场,大儿子相继去世后,两家的关系就越来越淡。
直到现在基本不来往。
苏春喜说道:“可能是我自己心里这样想,咱家穷,人家家日子越过越好,平白牵扯上去倒像是咱们硬要攀扯人家似的。所以我就很少找上门。不过……不过他们家除了你二伯母,其他人也很少来咱家。”
就连周苗苗那日新婚,沈老二一家也就来了个王典芬,不过看样子是过来占便宜居多的。
周苗苗心里寻思,不止王典芬一人如此,还有那日掀桌子的,都是看沈家好欺负,才如此放肆,敢在人家大喜日子闹,要是家里有男人的,不把他狗腿给打断。
不过,有周苗苗在,那闹事的人最后也没有落到好。
周苗苗左思右想,心中一定,有了一个主意,于是开口道:“娘,咱们开个吃食,挣点小钱吧。”
什么都没有的沈家,现学手艺来不及,只能考虑相对简单的吃食。
不过,吃食想要做得好吃也不容易。
但是不用怕,周苗苗相信,只要肯努力,总能做出一款口味一绝的吃食来。
苏春喜可没有周苗苗那么自信,虽她做了大半辈子的饭,但从来没有想过做饭还能挣钱。
“不行不行,”苏春喜连连摆手:“我又不是大厨,哪里能做得像酒楼里的大厨那样好。我不行。”
周苗苗晃了晃她的手臂,鼓励道:“娘,不要这么贬低自己,你比你自己想的要厉害!”
“咱们又不开酒楼,自然不用做到大厨那样的水准。咱们就先开个小摊子,可以摆在县城那里,只要口感不错,还是能吸引来客人的。”
苏春喜在脑子里想了想,一想到在那么多人面前摆摊,还要招揽客人。最重要的是,她不会算账……这些都是麻烦事。
感觉不像儿媳妇说的那么简单。
她真的没有那么厉害,就是个普通的乡下的农妇,自己做出来的吃食,怎么可能吸引那些城里的老爷。
苏春喜百般挣扎,最后还是选择拒绝。
“不成。真不成。”
周苗苗见苏春喜如此抗拒,也没有再劝,等待以后再说。
沈家人知道她会刺绣后,其他人都见识过,沈朗月和沈白趋还没有见过,所以第二天,二人先是早早上山捡柴火,中间回来一趟,特地观看周苗苗刺绣。
第一次见到周苗苗刺绣的人,都会被惊艳到。
沈朗月和沈白趋也不例外。
今天来找周苗苗想要拜师的人,比昨天还要多,估计是传的越来越广。就连她娘家五里庄的人都过来了。
还有一点就是,听说她这里收费并不是太贵,能承受起,想一想一个女孩,要是学会了刺绣,那以后挣得可就多的多了。
于是,基本听到的人,只有家里有女娃的人,都想着送过来看一看。
“师傅,您看看,我家这个孩子怎么样?”
过来的人,看到周苗苗正在刺绣的图,啥话都不说,一个个迫切地想要留下来学艺。
周苗苗还是按照昨天的做法,一一考察这些孩子的资质,还有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