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吾主之疆域者,虽逃千里,皆无归路……宵小之徒,看箭!”
怒吼之中,袁左宗再次抬起射雕弓,将一支羽箭压在弓弦上。
青筋暴起的虎臂猛的发力。
弓如满月。
嗡的一声过后。
羽箭挟裹着山呼海啸之势,狠狠射向已经重伤逃遁的孙策。
“当啷”
一道金属碰撞声响起。
即将射中孙策头颅的那一支羽箭,却被忽然出现的另一支羽箭射中,导致稍稍偏离原本的弹道轨迹。
以至于这一箭,仅是划破孙策英武的脸庞,划落几缕青丝而已。
顺着箭矢袭来的方向,袁左宗抬眼望去。
只见城门之上,一名美须髯,猿臂善射的黑铠将军,正手执弓箭,与自己针锋对视,火药味很浓。
正当袁左宗再次挽弓搭箭,准备继续射向孙策时,却被赶到的高义伸手按在弓箭上,制止后续的战斗。
高义完全没有理会百丈之外,正在仓惶逃命的孙策,反而朝着那黑铠将军拱手,笑道:
“早闻江东军里有一员美髯公,猿臂善射,箭无虚发,名曰太史慈,字子义。
北海酬恩义,单骑援孔融。
神亭酣战勇,独斗小霸王。
乃是世间罕见的义勇无双之猛将。不知阁下可是那东莱太史慈乎?”
正所谓:英雄惜英雄!
忽闻高义如此盛赞,太史慈缓缓拱手,客气言道:“某家不才,正是东莱太史慈。”
太史慈刚要出言询问,怎料高义却已驱马调头离去,只在空中悠悠回荡几句话。
“高某一生最为敬重英雄人物,今日权当给太史将军一个面子,暂且归去。三日之后,高某必亲率大军,再来叩关攻城。”
“大雪龙骑军,三日之后,可愿随我血洒疆场,攻陷敌城?”
三千大雪龙骑,皆是以拳头重击胸前甲胄,发出隆隆巨响,齐声呐喊道:
“以吾之血,铸吾主之剑锋。以吾之躯,锻吾主之坚盾。愿为主公赴汤蹈火,生死无惧。”
“赴汤蹈火,生死无惧!”
巨吼之音,犹如惊雷炸响。
顷刻之间,响彻曲阿上空。
面对如此浩荡军威,饶是已经驰骋疆场多年的太史慈,也不禁咋舌。
暗道:气势如虹皆英豪,当真是好一支勇武善战的无敌之师!
……
当天夜里,大江南岸。
一座绵延三里的水寨深处,中军帅帐之内。
“主公,末将有一言,当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张辽思酌良久,终是难掩心中疑惑,向高义躬身行礼,谦卑问道。
“如今咱们兵凶将猛,气势如虹,又何必要在三日后攻城,岂不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乎?”
坐在主位上的高义,倒也不生气,仅是微微一笑,起身走到一幅兽皮地图前,用手指向一处地方,解释道:
“文远将军,此处山谷乃是葫芦口,中间狭窄且长,而两端却极为宽阔,形状好似葫芦,乃是绝佳的伏击之地。
“如今大军围城,围三缺一,独独留下南城一地,没有重兵把守。”
“我料定孙策绝不敢继续逗留曲阿城,必然会趁夜突围,赶往他的老巢吴县。”
“而此处山谷,则是南城通往吴县的必经之路,若是在此处埋伏数千弓箭手,届时乱箭齐发,必可全歼敌军。”
听到高义的解释,张辽如梦初醒,直呼:妙哉!
当天夜晚,高义便派遣数人马,趁着昏暗的夜色悄然离去,前往那处山谷,准备大量巨木礌石,以及火油、枯草等易燃物品。
果不其然,正如高义所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