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 第 22 章 [晋江独发·草纸...

第 22 章 [晋江独发·草纸...

同涉案之人一同送至县衙,此事暂结。

人皆散尽,乔仲常倒坐在官椅上,长舒了一口气,伸手往里一探,发现官袍里的单衣和裈裤皆被汗水浸透了。

回家的道上,两侧闹市喧喧,乔仲常心想,今日之事多亏了五郎那日的启发,便想着给他买一份礼物。

谁知人到摊前却不知该选什么,这才后知后觉,五郎平日里乖巧得不像个孩子,竟从不曾向他索要过任何物件、玩物。

人来人往兮车如水,乔仲常愣在原地,他失职太久矣。

……

因为旧案牵扯颇大,卜御史在封丘县多留了两日,期间他把乔仲常召了过来。

乔仲常刚进门作揖,卜御史便饶有兴致地打趣他道:“好你个监当官,品级不高,胆子不小,好好的状书懒得写,竟敢在盐库衙门摆戏台。”

言语间,似对乔仲常的胆气颇有几分赏识。

“下官学识潦倒不通文章,书难表心,实在写不出这纷繁复杂的案情。”乔仲常顺着卜御史的话认错,言道,“下官回去之后一定勤加研学,补一补这短处,也好拿出像样的状书,才敢向御史大人请教。”

卜大人茶案上摆着一份印纸,封页赫然写着乔仲常的姓名、籍贯。

“本官看了你的印纸,在任巡检期间,你也是拦了不少盐案的,两次考满怎都落了下乘?”

能博得朝中大员如此关注,是乔仲常未料及的,他并未一股脑把话往外抖,只谦说是自己火候未到。

至于与刘副使的过节,更是提都不提。

卜御史与刘副使皆是京官,而自己与卜御史不过两面之缘而已。

岂料,卜御史反替他把话摆到了台面上:“依我的推断,这第一回是被人替了功劳,第二回则是遇了刘冬节。”

“我最是

厌恶只会变通不讲气节的渣滓()?(),

也不喜满口气节不会变通的酒囊饭袋。”卜御史直截了当道()?(),

“你就很好。”

乔仲常深深作揖:“下官至幸。”

随后两人相谈甚欢。

夜里?[(.)]?●?&?&??()?(),

乔仲常酒气熏熏回到家中()?(),

没急着回自己院子,反是掬一捧冷水洗了把脸,敲了老爷子的房门。

老爷子给他倒了盏茶,乔仲常叙说今日之事,想听一听父亲的意思。

“一番交谈,孩儿觉得卜云天正如外头所传一般,是个刚烈果决、清正处事之人。”

乔守鹤不置可否,吹燃火引给香炉续了一炷香,才道:“一个人有两幅面孔,一副是得意的时候,一副是失意的时候,得意时善以待人,失意时兴许会变得无所不用其极……你看到的不过是他得意的时候。”

“我还是那句话,谨慎依附他人,若真想依靠,你能依靠的皆在书房里。”老爷子道。

书房那头,儿郎读书的身影映在窗纸上,笔杆子游动着。

乔仲常回过神,点点头,应道:“父亲,孩儿会谨慎行事的。”

……

……

一山攀一山,山山更高;一川汇一川,川川更阔。

渡过危机的乔家,进入了一个平和期。

乔时为无忧无虑读了许多书,他帮着吴嬷嬷晾晒腌肉干,橘子每日的零嘴增至三根。

父亲只是监当资序,纵是再赏识,卜云天也不可能立马将他调入京。不过,借着协办盐引案的由头,乔仲常数次被借调至东京城里做事,每回十天半月不等。

七月中旬,树茂夏深白日长,四哥乔见川顺利通过了县学考试,比三哥当年还小一岁。

别人问他“用膳没有”,他道“县学里的饭菜尚可”。

别人问他某某文章如何理解,他道“县学教谕说,此文在韵而不在义”。

总之,好几日里,都是一副“你怎知我要去县学读书”的嘚瑟样。

而三哥乔见山已然决定参加秋日里的解试,正在准备请举所需的家状、保状,并向贡院交纳考试所用的试纸。

桂花结苞之时,又要交纳公卷一副,即平日所作的古律诗赋、文论。

家人原想叫他先考国子监,这个年岁不着急参加解试,可乔见山说道:“解试与国子监考并不同期,文场百战在一身,不等白头时,孩儿既已站在解试门口,便想进去试上一试,看看自己究竟有几分真学问。”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