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李晔虽然拥有了十万余禁军。】
【可是一支精兵强将。】
【需要历经战火的洗礼。】
【仓促而成,短期训练出来的大军,对上真正的精锐之师,根本就没有可比较性,更何况,十万禁军还面临着武器装备短缺问题。】
【这个时候的唐昭宗李晔不应该急着平乱。】
【而是最应该坐山观虎斗的那个。】
【朱温狡诈,他把沙陀族的李克用视为大敌。】
【一直想要找机会解决掉李克用。】
【但是呢,要是单他一人出手,会损失不少的人,也不一定会胜。】
【又怕会被人摘取胜利果实。】
【要知道天下各地虎视眈眈的藩王可不少。】
【朱温便使了一个计谋,上疏给唐昭宗说,李克用是沙陀族人,其有异心,以后势力大了,一定会危害大唐的江山。】
【他愿意联合几位节度使,和朝廷一起讨伐李克用。】
【唐昭宗李晔一看上疏,高兴坏了。】
【认为联合朱温等节度使,灭掉李克用轻而易举。】
【便同意了。】
【唐昭宗李晔还是太年轻了一点。】
【他呢,觉得一起剿灭李克用,对他是百利而无一害。】
【必胜的战役。】
【还可以扬大唐国威。】
【他没有理由拒绝。】
【但是,李晔想的太当然了。】
【朱温配合朝廷剿灭李克用,因为要防备其他地方的藩镇,所以能做的事情有限。】
【而朝廷的十万大军,本就是短期组建而成。】
【说是乌合之众,一点都不为过。】
【再加上率领十万大军的主将是个文官宰相,贪功冒进,焉有不败的道理。】
【唐昭宗李晔没有等来捷报,反倒是等来了噩耗。】
【朝廷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最扯淡的是,朝廷的十万大军是对上了李存孝的万余人惨败的。】
【本来是联合大军想要灭李克用。】
【哪知却被李克用逐一击败。】
【为了平息李克用的怒火,唐昭宗李晔还处死了几个赞同讨伐李克用的大臣。】
【也是因为这一次惨败。】
【各地藩镇更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甚至于,被封为陇西郡王的李茂贞,对朝廷指手画脚。】
【联合朝中的大臣,对抗唐昭宗李晔。】
【李茂贞越来越嚣张跋扈,在写给唐昭宗李晔的一封信中进行了嘲笑。】
【李晔大怒要讨伐李茂贞。】
【结果就是李茂贞率军攻入长安问责唐昭宗李晔。】
【最终宰相以死帮皇帝挡了一劫。】
【从此以后,李茂贞更加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而朝中的大臣甚至是宦官,都遍布其的耳目和爪牙。】
【唐昭宗李晔在准备去寻求李克用庇护时。】
【被华州刺史韩建挟持软禁了三年。】
【在这期间朱温占据了东都洛阳,实力大涨。】
【像是李克用、韩建和李茂贞这些强大的藩王,都要联合一起对抗朱温。】
【朱温有了实力,也想学曹操携君子以令诸侯。】
【便向韩建讨要唐昭宗。】
【韩建三人一商量,觉得不能把皇帝交给朱温。】
【直接把皇帝送回了长安。】
【皇帝虽然回了长安,但是还是受到占据了长安的李茂贞控制。】
【形如囚徒。】
后世实时弹幕——
“唐昭宗李晔一步错,步步错。”
“应该静观其变的!”
“唐昭宗是有雄心的,然而可惜了。
也不能怪他吧,像这个时期割据一方的藩镇,哪个是善茬?
再加上割据的地方多了。
皇权也衰弱。
人们对大唐的皇帝已经没有多少认同了。”
“说简单一点,就是李唐实存名亡。”
“感觉朱温上疏给唐昭宗就没有安什么好心,更像是能赢就赢,不能赢让朝廷和李克用互相消耗一下,他坐收渔利。”
“朱温这人狡诈,人称小曹操。”
“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就是朱温结束了唐朝,开启了五国。”
“哪怕唐昭宗忍下李茂贞的嘲笑,也无济于事,大唐气数尽了。”
“我就纳闷了,韩建软禁了唐昭宗,也可以学曹操啊。”
“回复楼上:实力不允许。”
“我仔细想了一下,唐昭宗就算不做错事,大逆风翻盘的几率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