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安乐阁
院子里,段成天将白纱铺在木盒中,继而将三斤糯白豆腐平平整整的盛装于里,这才盖上盒子,将之提着向外出去。
天空有落雪,他便又折身回去戴了一顶雨笠,然后推开了些房门。
“小北,晌午自己弄饭吃……”
里边,徒弟已躺在炕上呼呼大睡。
毕竟是小孩子,日日练功,今日难得轻松一天,便无所顾忌了起来。
段成天皱起眉,进去给他将被子掖好,继而将收摊时买的零嘴放在桌上,才提着木盒出了院子。
“不过当今陛下多年前焚毁长安,东家即就将一众姑娘带到了洛阳,可别看现在占地不大,这些年来,我们这里素来都是八方来客,络绎不绝,便是河南尹张公……”
但后者却已抬步走了进去,她下意识就要跟上,但那不良人已横绝在门口,持着斗笠两手环在胸前,分外有冷意。
后者急忙跑上来,连连招呼道:“段掌柜,速来速来,就等你的豆腐下锅了。”
假母本正倚着栏杆歇息,此时顺着其手指的方向看去,便见一少年郎颇显稚气,一路走马观花似的对什么都甚为好奇。
“可宰!”
这时,在他的余光里却忽有两道顶着斗笠的人影从人流里挤了出来。
萧砚客气的冲她点了点头,“劳烦老鸨了。”
路过摆摊的巷口,有摊主笑问道:“今儿怎的没让小徒弟去送?”
“嗯?”
段成天虽仍然为大唐奔走,却也对此人极为敬佩。
……
堂中,多有豪客醉酒高歌,台上有舞女赤着足,随着乐声舞动。
但那人却已被门口揽客的胡姬拥着,入了店里。
“段掌柜又给安乐阁送豆腐了。”
“哟!老身直说小郎君怎的如此贵气,偏真个就是大手笔的贵人!”假母大喜,急领着两人上楼,直到了一处已不怎么能听到楼下喧嚣的雅间前,才兴高采烈的出声道:“郎君且稍待,老身去看看娘子收拾好了没……”
“这就来。”
假母便不舍的退了下去。
“小郎君可进去了。”
那假母却只是上下扫着他身上精致的衣衫,笑道:“天色还早,郎君何不多唤几个姑娘?”
因临近南市,又处于年节,街巷间的行人此时显得格外多。
那女子霎时错愕,望着那兖州不良旗许久,才恍然似的欠身一礼。
“……”
待见那假母小心翼翼的入了雅间,萧砚便折身傍着雕栏俯视着下方的大堂。
“少年人,过个年疯玩了好几日,正缩在屋子里睡大觉哩。”段成天乐呵呵的应了声,继而才有些发愁道:“这小子,迟早得坏了我这手艺。”
他只是淡笑一声,折身过去,便见那假母已面如常色的推门出来。
她当即热情的下了楼梯,挥手便支走了杂役,亲自招待道:“小郎君真是好仪表,相貌堂堂,实为醉人……可是头回来我安乐阁?”
他下意识顿住脚步,向其望了过去。
推门而入,便先是见到一屏风,其后,则是各样陈饰。
……
似是怕萧砚不信,又许是存着忽悠小年轻的心思,她当即就竖起了三根拇指在萧砚眼前晃悠:“这安乐阁,可是从前朝贞观年间就始创于长安了呢,至今已有三百年了!”
身后那不良人挠了挠后脑勺,低声道:“校尉不知,听闻这安乐阁背后的东家就是咱们的人,数代从商,据老前辈所言,应有家财万贯……”
那假母先是惊诧,继而便见萧砚身后的不良人从怀中取出一张请帖。
不过她只是轻扫过萧砚甚为年轻的脸庞,继而淡声道:“郎君可否是来错了地方,今日妾身要见的人,该不是你。”
可他还未说完,却见前者已不知何时走了许远。
当乃乱世之一盛景。
可以说,如今的洛阳能有这般盛景,几乎是“种田狂热者”张全义一手织就的。
“咦?”
这摊主有些纳闷的揉了揉眼,转身想去问旁人,自家婆姨却正在打瞌睡。
于他身后,一不良人满脸冷峻,自顾自的拎着斗笠,如护卫般亦步亦趋的跟着。
店门口,有杂役满脸堆笑的接过萧砚手中积了雪的斗笠,连连向里内招呼。
旁人若想要从新建于旧北市上的临德坊至此处,单是骑马都需要两刻钟,但段成天提着木盒到阁外时,所用时间却还未超过一盏茶。
“妈妈我只当肯花万钱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