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 第215章 专题:大明十六帝

第215章 专题:大明十六帝

么好的办法了。

……

此时的天幕已经开始播放新的内容。

专题:细说明朝那些事儿,大明十六帝!

第一位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

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

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此后数次遣将北征,打击北元残余势力。

洪武四年(1371年),灭夏,平四川;洪武十年(1377年),平云南,逐渐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以严猛治国,以重典驭臣下,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此后又屡兴大狱,追治“奸党”;兴“文字狱”,用锦衣卫设立诏狱,又行“廷杖”之制。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减免赋税,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 。

文化上,紧抓教育,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定八股取士之制; 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

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庙号太祖, 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穷苦出身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朱元璋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

朱元璋的祖籍在沛国相县,后有一支迁徙句容,世居朱家巷。

朱元璋在《皇陵碑》和《朱氏世德碑》中称自己的祖父朱初一在宋末元初率一家人从句容来到淮北,开垦宋元战争后的荒田,定居泗州盱眙县。

父亲朱世珍(朱五四)在五十岁时濠州钟离县之东乡,在那里生下了朱元璋。

十年后,又迁至钟离之西乡,最后迁至太平乡之孤村庄。

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

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

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朱元璋回忆当时情形说:“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云游四方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

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

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