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通过大礼仪之争为其父母争名,加强皇权,打击文官势力,迅速摆脱了杨廷和的控制。
重新建立了嘉靖初期政坛新的人事格局。
整顿翰林院各项积弊,为了提高内阁大学士的行政能力,让内阁有了密奏专权,看似是权力提升,但几任内阁大臣都被他牢牢的捏在手里。
明世宗从正德朝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训就是防止宦官权力的膨胀。
他撤回天下镇守内臣,基本不曾再设;宦官犯罪,则鞭挞至死,陈尸示戒。
这并不是说宦官在政治舞台上丧失了作用。
在某些问题上,甚至于对辅臣的评价,世宗都仍受到宦官的影响。
严嵩与夏言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宦官所进之言决定胜负的。
明世宗也比较注意以人品和才干选拔官员。
他多次降旨,要两京大臣、科道及在外抚按官询访贤才。
明世宗整顿朝纲还包括整顿朝仪。
某御史弹劾某官员在奏事时咳嗽失仪,世宗认为,此人并非故意不敬,可以不追究。
同时,他又说了“近来屡次下旨禁肃朝仪,廷臣有许多故意失态的”。
禁城内不许吐唾,明初有规定,世宗把这一条提到禁肃朝仪的高度。
嘉靖初年,明世宗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
他将敬万神的天坛改为只敬天神,并兴建地坛、日坛、月坛,整个北京城被放置于一幅八卦图之中:南侧为天属乾卦,北侧为地属坤卦,东侧为日属离卦,西侧为月属坎卦。
痴迷于道教的嘉靖还在皇城内大规模营造道教宫观,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宫观没有保存到今天。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世宗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
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
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明世宗的许可。
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
嘉靖中期以后,东南沿海海贼,倭寇活动更加猖獗,卫所海防体制无法应对严重的局势,军事改革势在必行,戚继光,俞大猷等先后招募,编练新军,在沿海建立水寨,打击倭寇。
在东南沿海,海防十分空虚,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仅有原额的三分之一,战船十存一二,致使日本海盗大举进犯。
仅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倭寇杀害的就有数十万人。
所以,明世宗在位的四十多年间,是东南沿海倭患最为严重的时期。
最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涌现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着名抗倭将领,成功扞卫了帝国海疆安定,有力打击和扑灭了倭寇侵扰和海盗疯狂掠夺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