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上没有雾气?而被我画在画上却能引来雾气呢?难不成是因为灵笔的缘故?”
她看着手里的青玉狼毫笔,心想:“这支笔究竟是哪儿来的?它有哪些奇特的经历?”
她觉得,这只笔虽然来自于祖父,但它经历了劫难,先被折断,后被火烧,在烧灼的过程中,汲取了许多古画和书籍的灵气和道韵,完成了从凡笔到灵笔的突破。
如果原先就是灵笔的话,祖父也不舍得将它折断。
“世上的笔千千万,为何只有这支笔,最终能成为灵笔呢?这里面肯定有缘故。”但她不知道是何缘故。
“除了灵笔之外,最好能有灵墨。我用的墨,虽说是上等的松墨,但它没有灵气。灵墨很稀罕,即便是太庙里的大儒,也只能偶尔得到一块。”
等了一会儿,胡芸儿准备将画收起来。
这样的画,没法拿去卖,最起码现在不行,否则会引起轰动,甚至惊动王公大臣。
这时候,她听见丫鬟来报。
“小姐,三爷来了。”
“赶紧请进来。”胡芸儿站起身,走到院子里,看见胡三春从外面走进来。
胡三春笑道:“大小姐,你上次托付我的那幅画,卖出了高价。有人出三千两银子,将它买走了。”说着话,他递过来几张银票。
胡芸儿道:“是吗?还真卖出去了?”
“那幅画获得很高的评价。有人猜测,它可能是画圣顾道子的遗作。顾道子画风多变,死去百余年了,还经常有他的画作问世。”
“我知道顾道子,他的名画,可以卖上万两银子。”
“是啊,大小姐拿出来的那幅画,如果不署名,别人以为是顾道子的遗作,还能卖得更多呢,但你署名‘幽栖居士’,这个名号太新鲜,所以只卖三千两。”
“也算不错了。”
胡三春交代完了,转身要走。
胡芸儿道:“三爷,我想问你一件事。我爷爷用的青玉笔,是从哪里订制的?”
胡三春道:“不是订制的,而是跟那些石碑一起,从滁州大墓里出土的。总共出土了三只笔,笔杆都是青玉,笔尖不一样,一根狼毫,一根羊毫,还有一根是兔毫。”
“狼毫是哪种狼的毛?”
“黄鼠狼。生长百年,开了灵智,能吞吐灵气而化妖,人称‘黄大仙’。”
“请问三爷,哪儿能买到灵墨?”
“大小姐,灵墨很珍贵,需要先找到灵树,用灵树的树枝来烧炭制墨。而灵树只能生长在有灵脉的地方。苍兰国很少有那样的地方。青羊山有三百亩灵田,种植了灵草和灵谷,但是并没有灵树,因为树占地太大。”
胡芸儿道:“原来是这样。市面上偶尔有灵墨卖,又是怎么回事?”
胡三春道:“我知道有一家灵墨斋,经常会有灵墨出售。灵墨斋的主人是临沧侯,他的封地比邻沧渊大峡谷,大峡谷里有一些灵木。但那儿很危险,即便是武道宗师,也不敢下到谷底。”
“明白了。多谢三爷。”
胡三春离去之后,胡芸儿叫上两个丫鬟出门。
她们去了上京最繁华的街市“长平街”。
长平街从东到西,贯穿整个京城,但真正繁华的只有中间一段。
胡家在这里有两家店铺,一家卖青羊山的茶叶,另一家卖基础丹药,主要是补气丹。
补气丹是武修常用的丹药,胡家乃是儒修,常养浩然正气,为了保证真气的纯正,胡人杰平日里不准家人吞服丹药。但青羊山那三百亩灵田大部分种植了灵草,得到的灵草总要找个出路,所以便请了炼丹师,炼成丹药拿来出售。
胡芸儿以前遵从祖父的教导,从来不怎么关注丹药,也没来过这家店铺。她问了老管家,才知道店铺的位置。
她走进店里瞧了瞧,发现除了补气丹之外,还有补血丹、练筋丸、壮骨丸等,都是武士和低阶武师常用的丹药,但是价格不菲,比粮食、布匹之类更赚钱。
店里的伙计不认识她。
胡芸儿也没说自己是谁,开口问了补气丹的价格,得知要十两银子一颗,便拿出百两银票买了十颗。
然后她出了店门,正想去“灵墨斋”,忽然被斜刺里出现的罗振玉拦住了。
罗振玉穿着宝蓝底鸦青色万宝相花刻丝锦袍,腰间系着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黑发束起以镶碧鎏金冠固定着,修长的身体挺的笔直,乍一看,整个人丰神俊朗中,又透着几分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