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地上爬起来,深吸一口气,随即转身离去。
他果然没有返回京师,也没有返回故乡,而是向着偏远的南方行去。
仙师说得没错,天下之大,哪里去不得?苍兰国没有机会,那就去别国试一试。作为宗师,总有出头的机会。
等胡芸儿返回山谷的时候,她看见那三百位玄武营的将士还跪在地上,听内阁首辅胡大人训话。
做为儒门宗师的胡大人,已然是了不起的人物,胸中有一口浩然气,伴随着浩然气吐出来的话语,可以感天动地,不是奸佞之辈能承受的。
他花了盏茶功夫训话,然后将手一挥:“听我话语,速速起身!无罪之人,离去!轻罪之人,掌嘴;重罪之人,残害黎民者,斩之!”
此话一出,下面的人都听明白了。
虽然不晓得谁有罪谁无罪,但众人都争着逃离山谷。不敢在这里待下去了。
可是每个人对圣言的反应不同,那些杀人如麻,罪孽深重的人,气血受阻格外严重,连爬起来都费劲,更别说快步逃走了。
胡人杰冷声道:“百息之内,无法离开山谷者,尽数斩之!”
胡三春大声道:“喏!”
听见这话,每个人都挣扎着逃走,即便无法站起,爬也要爬出去。
可是有些人,连爬都爬不动!
有些人勉强站起身,却无法迈动脚步!
他们心脉受阻,有气无力,面颊憋得通红,无法快速逃走。
胡人杰静静的等了一百个呼吸,然后顿喝:“斩!”
胡三春走上去,每一剑挥出,便带走一条人命,从山谷一路杀到谷口,至少杀了五十人!
当他杀到一半的时候,孙凉石和胡痴汉也拔刀相助,加快了杀人的速度。
不得不说,泰武王精心培养的玄武营将士,很多人都犯了重罪,要么杀害黎民百姓,要么残害政府官员,要么强抢民女,送入宫中。
儒门修士,讲究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讲究“性善论”,认为先天至善的德性是人的本质,人要想在现实生活的各种纷繁诱惑中回归德性从而最终获得个体自由,只能在长期修养中不断提升自我的生命境界、追求内在精神的充实与圆融。
圣人言:“仁者,人也”,奠定了儒学性善论的基调。亚圣孟子进一步发挥圣人“仁”的内涵特征,认为人异于禽兽的“几希”之处,就在于人所拥有的至善本心。
儒家不仅确定了纯然至善的本心为人的本质,而且以朴素的先验论,明确了本心为人固有的可能性,并强调以后天修养使人回归其至善本性的重要性。
《中庸》开章便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性先天地,与天命一致,而保持人的本性需要后天的修与教。
胡人杰作为儒门宗师,以浩然气激发的圣言,之所以发挥作用,便是“出口成宪”,就像老天爷说出口的话,能影响对方心脏气血的运行,良心未泯的人不受影响,而良心丢失罪孽深重的人,将会受天道约束。
但这种约束只是暂时的,过个一时三刻,它的效果便会消失。
因此,儒门宗师出去传教是一把好手,但若是独立对敌,并不能将敌人直接杀死。必须有胡三春这样的宗师做护法,才能发挥圣言的威力。
胡芸儿也没想到,祖父就像换了一个人,竟然命令胡三春,一口气杀死那么多玄武营的兵将。
“爷爷,你不怕杀人太多,影响胸中的浩然气?”
胡人杰挺直了身躯,道:“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圣人仁心在握,亦有霹雳手段。”
好嘛,没想到儒门宗师还有这一手!
胡芸儿对祖父的转变感到惊讶。
胡人杰又道:“你记住,儒家跟佛门不一样,儒家没有杀戒!在以直报怨、诛一夫、复仇的时候,在义刑义杀义战的时候,往往不能不杀,以杀伐来体现世法、自然法和天理良知的公道。但是,儒家最怕误杀,最忌滥杀,特别慎杀。不能杀无辜的人,否则会受天道反噬!”
胡芸儿躬身受教:“我明白了,爷爷。”
随后掩埋尸体的事,交给年轻一辈的胡青松、胡山泉去处理。
胡人杰返回山洞,继续研究儒门心法。他要留在这里,等待泰武王派人来谈判。
胡芸儿也留下来,防备泰武王孤注一掷,派更多宗师前来复仇。
她的母亲郭紫薇则隐身于百里之外的小山村里。
****
上京城。
泰武王府。
赵太敏听了逃回来的武师禀报,心中既惊骇又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