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院子紧挨着。
祖青云和郭红袖居住的院子,唤作“青云堂”。
老爷子住的院子,唤作“永寿堂”。
郭红袖生了三个儿子,连一个女儿都没有,心里一直遗憾。
她给大儿子娶了媳妇,结果没过几天,两人便离开京师,连面都见不着。
二儿子虽然定了亲,但因为祖家面临危机,不敢大张旗鼓的娶亲,所以二儿媳李月茹暂时进不了祖家的门。
而且,李月茹的父亲李成林是礼部尚书,平日里最讲礼数,对女儿的要求很严,若非必要不许出门,所以郭红袖很少见到她。
比较而言,胡芸儿受到的约束很少。不单因为她是修士,还跟她父亲早亡,祖父是鸿儒有关系。
胡人杰从鸿儒晋升宗师,早已突破了礼教束缚。
什么是“礼教”?
礼教产生于上古,保留了巫的基因,形成伦理、宗教与政治三合一的模式。
《礼记·王制》中云“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其中的“六礼”是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
六礼是为了节制人们易于偏颇的自然本能,使人们养成谦恭、节俭、庄重、敬慎的修养习惯。但礼教强调过分,就会变得繁琐,成为束缚。
同样是儒修,胡人杰的境界远高于李成林,他理解的“礼”没那么教条,所以对胡芸儿的约束比较少。
胡人杰教导孙女:“礼以顺天,天之道也。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
意思是说,礼是人所创立,与天地并立,体现天地的秩序,使人与鬼神、万物和合感通。
礼教上达天道、合义理,下顺人情、依人性。它不是僵尸般的教条。
胡芸儿还没成亲,就经常前往苍兰王府,这在一般文官家庭肯定是不行的,明显不符合礼数,但在胡人杰那儿就可以。因为胡人杰是高明的儒修,胸中有一口浩然气,堂堂正正,百邪不侵,心无物,天地宽!
胡芸儿自身的修为,也达到鸿儒境界,不是谨小慎微的小姑娘,她只要遵从本心即可,来去自由,不受束缚。
因此之故,郭红袖很喜欢这位经常见面、性格率真的姑娘。
郭红袖出身于武修之家,为人爽朗,虽然读过书,但不在乎繁文缛节。
所以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和谐。
这一日,郭红袖信步来到“明远堂”,看见胡芸儿在院子里练剑。
她有些惊讶:“咦?芸儿你还会使剑?”
胡芸儿收了剑式,走近前来见礼。
郭红袖赞道:“芸儿,我见你舞剑的样子,分明是剑道高手,一招一式都很到位,可惜未能练出剑气。”
胡芸儿微微一笑,心道:“我对灵剑控制入微,已经达到收发自如的地步。我将剑气收束起来,你自然看不到剑气。”
郭红袖道:“见你舞剑,我也手痒,能否让我试试。”
“好啊。我给您换一口剑。这口剑已经认主了,对您来说,不容易驾驭。”
胡芸儿让侍女徐如萍从屋里取来一口半灵剑,是她和祖明澈用祖家的兵器铺子铸造的宝剑,递给郭红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