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灵珠乃是晶莹剔透的圆形玉球,上面有很多天衍符文。
“天衍符文”是自然生成的。
灵脉就像有生命的“龙”,不断吸取空中和地下的灵气,先生成玉石,再凝结聚灵珠。聚灵珠就像“龙蛋”,通过这种方式来繁衍。
大型灵脉,历时千年,能衍生出一枚中型聚灵珠;中型灵脉历时千年,衍生出一颗小型聚灵珠;小型灵脉历时千年,衍生出一枚微型聚灵珠。
胡芸儿琢磨许久,心里生出一个念头:“我能否人工雕琢聚灵珠呢?要想得到聚灵珠,首先要有晶莹剔透的玻璃种极品玉石,然后在上面雕刻符文。至于说是不是圆球,应该不重要,难道方形玉石,有了天道符文后,就不能衍生出灵脉吗?”
这种想法固然有趣,但要想做到很难。
她的储物袋里有许多玉石,但那些玉石都不是玻璃种,玻璃种的玉石很稀罕,即便有也像指甲盖那么大,少有拳头大的极品玉石。
另外一个难点,聚灵珠上的天衍符文,从表面渗透到内部,看上去完美无瑕,没有任何裂缝和空隙。
表面的符文可以人工雕琢,内部的符文怎么雕刻?
“难道要用神识来雕刻吗?”
胡芸儿功力太浅,虽然衍生出神识,但神识还很弱,别说在玉石上雕刻了,她连隔空取物都做不到。
而玉石的硬度很高。若想用神识在玉石内部雕刻出极为细密的天衍符文,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其中的难度超乎想象。
胡芸儿转念一想:“《千里江山图》中有一条大型灵脉,还有四条中型灵脉和二十多条小型灵脉,历时万年之久,或许衍生出了聚灵珠。”
于是,她进入图中,找到一条小型灵脉,拿锄头使劲挖掘。
她挖了许久,也没找到聚灵珠。
因为灵脉埋藏得太深了,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长龙,从头到尾都是杂色玉石,究竟哪块是聚灵珠,有没有聚灵珠,是否包裹在大块玉石内部,她都不晓得。
胡芸儿觉得,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她想到青云门有一门功法《遁地术》。
她找出这门功法,研究了一会儿,发现它有个前提,需要先完成筑基,然后才能修炼。如果没有筑基的话,勉强施展遁地术,丹田中蕴藏的灵气不足,很可能被闷死在地下。
于是,她只好将其放下。
八月十五过后,胡芸儿辞别祖父和母亲,乘坐马车,返回京师。
她这次去青羊山,只带了丫鬟雪雁和侍女徐如萍,再加上驾车的胡青松,连四个小丫鬟都没带,因为她们年龄太小,走远路是累赘。
胡芸儿抵达京师,先回到胡府,将四个小丫鬟叫来,检查她们的学业。
临走之前,她将四人送入“女学”,给每人布置了作业。
京师的大户人家很多,女孩子也要读书开蒙,除了私塾之外,还有公开的“女学”,水平有高有低。比如说圣女李沧月开办的“沧月书院”,专门招收女弟子,年龄8-16岁的小姑娘,每月缴纳一两银子,就可以进去读书。
“沧月书院”聘请多位老师,琴棋书画都有人教。
而且,针对大家闺秀,娇生惯养的特点,“沧月书院”管理很松散,只要缴纳银子,想什么时候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
李沧月虽然挂着“圣女”的头衔,但本质上跟圣贤离得很远。
她开办“女学”的目的是为了扬名,顺便赚点儿银子。
至于说那些个女弟子,最终学成什么样,她不是很关心。反正女学生不需要参加科举,只要学点儿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之类的基础知识就行了。
胡芸儿回到京师第二天,恰逢胡贞儿回家省亲。
胡贞儿嫁给了八皇子赵凌峰,赵凌峰迟迟未能晋升宗师,按规矩不能封亲王,甚至连公爵都不能封。
自从泰武王“失踪”后,五皇子赵凌帧登基为帝,分封了一批皇室宗亲,将九阶武师赵凌峰封为“凌夷侯”。
所以现在的胡贞儿,乃是“侯夫人”。
侯爵在京师很平常,但胡贞儿的架子还摆得老高。
她觉得自己不管怎样都比胡芸儿强。胡芸儿的未婚夫祖明澈,是苍南王府的三少爷,没有资格继承王位。
她不晓得祖明澈乃是地阶宗师,只要完成为国效力的任务,就可以封为异姓王,而且他功力提升很快,说不定很快就是天阶宗师了。
更关键的是,祖明澈压根儿不在乎苍兰国的爵位,如果不是有四大宗门压着,他还想推翻赵姓皇室的统治呢。
改朝换代,不是不可以,但要征得四大宗门的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