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六,三辆马车停在梁国公府的角门前。
“老奴见过夫人和小公子,东苑已经收拾好了。”管妈妈带着几个仆妇走上前,向孟氏与卢玄佑微微福身。
孟氏命自己的丫鬟碧桃递给她们一个装着银锞子的荷包,和善笑道:“好几年过去了,管妈妈你精神依旧啊。”
“夫人您客气,老奴整天傻乐着,能不精神嘛。”管妈妈一边遣人去搬东西,一边迎着孟氏往里走,“怎么不见二公子呢?”
“夫君去了吏部递交公文,便命我先带着阿佑来了。”孟氏虽然离京许久,但没有忘了规矩,便说,“还请管妈妈先带我去拜见祖母和县主。”
管妈妈点点头:“正是要去呢。世子夫人吩咐过了,让您别担心,安顿行李的事情交给下人就好。”
“大嫂素来心善又办事妥帖,令我拜服。不知她一会忙不忙,我也想去拜见大嫂。”孟氏有意向谢和蕴示好,礼数上自然要做足。
“应该是不忙。但这几日世子夫人开了库房挑布料,说是要给您几位做新衣服呢。”管妈妈看出来她的想法,故意这般说道。
她闻言露出感激的模样:“既然如此,我更要去当面谢过大嫂了。”
“您有这份心就好,世子夫人素来和善,不在乎什么吗虚礼的。”管妈妈自诩精通后宅争斗,很想帮着谢和蕴拉拢人手。
孟氏扬起浅笑,顺着管妈妈的话说着:“是啊,我嫁进卢氏后,虽然在京中待着的时候不多,但每次回来时大嫂都非常照顾我。”
鸿寿堂。
“老夫人,二夫人领着佑公子来请安了。”梁姑姑轻轻唤了一声,叫着正在闭目养神的崔老夫人。
崔老夫人睁开眼,略微饮下半盏茶:“让他们进来吧,别在外堂见,直接带到我这来。”
“也好,这样更显得亲近。”梁姑姑让小丫鬟去传唤人。
“唉,府里倒是有些亏欠他们一家了,可惜......”崔老夫人感叹半句,命几个仆妇去把准备赐下的礼物抬过来。
没一会后,孟氏进屋,先带着卢玄佑跪下磕头道:“离京许久,没能侍奉在祖母身边,是孙媳的不孝。”
“快起来吧,弘之是你的丈夫,跑去那么远做官,你肯定不放心,怪不得你。”崔老夫人满面慈爱,示意梁姑姑把她扶起来。
“谢祖母。”孟氏推了推卢玄佑。
卢玄佑鼓起勇气,跑上前:“很久没见曾祖母了,阿佑想得紧。”
“我也想阿佑。你上次回来,还是前年过年的时候呢,如今都长这么大了,瞧着倒很康健壮实。”崔老夫人把他搂进怀里,拿了糕点给他吃。
孟氏松了口气,笑道:“这孩子能吃能玩的,可惜晒成这么黑,等长大后怕是白不回来了。”
大齐无论男女,都崇尚皮肤白皙,贵族之间尤甚。
“他才六岁,担心这个干什么。”崔老夫人语罢,指了指远处的几个箱子,“那有些东西,你拿走吧。”
“谢祖母抬爱。”孟氏没有推辞。
她与卢弘之手里拮据,若想以后能把日子过好,还是先放下脸面、选择钱财更重要。
孟氏在崔老夫人这待得不错,但等到了乐安县主那,却没这样舒服了。
乐安县主压根没见她,随意遣了个小丫鬟出来,赏了她二十两碎银子,跟打赏下人一般。
“夫人......”碧桃捧着一大把碎银子,又羞又气,装又没地方装。
孟氏默默无言,把身上佩戴的荷包打开,拿出里面装着的几粒香豆用帕子包上,让碧桃把银子放进去。
“好了,我们去见大嫂吧。”她向屋门处行了个礼,乖顺地退出院子。
院门处,管妈妈收回目光,摇摇头,只当没看见这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