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基地的成员可能是生活条件对比其他基地普遍要好的关系,素质普遍都不错,加上叶知秋安排人道援助的及时,基本上所有受灾的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今天的晚饭是去不了大食堂了,那边本身就是临时搭的活动板房,小地震还行,大地震扛不住。
好在王厨他们搬迁的及时,做饭的家伙事儿都提前安全的搬到了外边的空地上。
办公楼里的食堂倒是没啥事,毕竟办公楼差不多可以算是八层钢结构了,相当牢固。
所以基地核心成员的住处和医院都没有被地震损坏,沈晓军还是有些本事的,他设计改造的几栋建筑,包括别墅区的五栋和旁边的办公楼都稳得一批。
当然地下车库和一些经过他手建造的工坊保温棚等等,都没有受到地震波及。
陆陆续续,基地的一些高层都直接来别墅区找杨奇和叶知秋商量对策了。
最终,开了个简单的小会,叶知秋还是带着部分核心成员负责救援受灾群众,另外还要负责安顿好他们。
杨奇则负责调度生活物资,毕竟许多人的住处都塌了,家当都被压在废墟下面,一时半会儿肯定搞不到御寒的东西。
之前叶知秋发放的帐篷啥的,还是原本囤在地下车库的仓库里的旧货。
重要的好东西,杨奇肯定不会放在基地仓库里,放须弥戒才是绝对安全,还不怕人惦记。
须弥戒里面杨奇之前已经清理过大半,要啥物资他都可以很快找到,他弄了一批棉被和棉服啥的出来送去空地营帐区。
又弄了一批吃食送去了王厨那边的露天临时厨房,十口大灶一字排开,地下的柴火熊熊燃烧,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别说暖和不说,还馋的流口水,怪不得都说大灶做饭好吃,确实有柴火味就好像得到了加持。
景泊廷基地大体是稳定下来了,虽然地震还不断,可人们都差不多习惯适应了。
沈晓军也已经开始带人开始用集装箱改造一体屋,可以有效解决地震问题,当然要是出现天坑啥的,那也没辙,可只是地震的话,集装箱一体屋倒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集装箱的空间差不多做个一室一厅没问题,勉强可以解决大部分人的居住问题了,至于保暖啥的,都可以用泡沫填充剂加木板来搞定,这玩意儿出口很多,杨奇须弥街里货多的是,集装箱也是一样,不然城墙也不会用集装箱和矿石搭了。
对了,城墙现在也已经改进过了,沈晓军之前提出光装铁矿石,城墙要是被外面打个洞的话,里面的铁矿石一泄露,那整段城墙自己就塌了。
所以,后面特地升级了一下。
这时候温度低的好处就来了,沈晓军安排人,用抽水泵直接从城墙最近的锅炉房里抽取温水,然后挨个在城墙的集装箱顶部打孔,接着就不断往里灌水,在运输的过程中,管道里的水温度就开始不断流失,等灌进集装箱里,很快就会开始凝结成冰。
要不了多久,集装箱里的铁矿石之间的间隙就会被水填满,紧接着全部冻成一团。
沈晓军安排人测试过,普通炸弹都要炸好几次才能炸穿一个集装箱,牢得很。
说回集装箱一体屋,考虑到空间利用率,这些活动屋子后面也会采用叠垒的方式,搞个十几层出来,然后用焊接的方式搞上铁楼梯和护栏,当然有条件的话也能搞升降梯。
不然五六楼的还好,再往上走楼梯的话,就要命了。
不过也不一定能叠那么高,毕竟地震那么频繁,越高晃动就越大。
地震的话还是低楼层好,一般五六级的小地震,感觉几乎很小,照样可以睡得很好。
其他地方就没有那么好了,就连官方基地,如今都是一片混乱。
这不,叶知秋的二舅王亚伟就派人来了景泊廷基地求援。
地震前,逃往官方基地的难民就已经很多了,地震后就更多了。
原本官方给难民们分配的也基本都是些棚户区作为临时的安置场所,官方基地里的小区和商场老早就被最初的那些人给占据了,压根住不了其他人了。
而且,官方基地的居住场所现在几乎都是战地风,环境脏乱差不说,还全是人,官方基地那片居住区原本就是些老破小,地震完了以后就更破了。
许多老房子都成了危房,小区房子的墙面裂缝都能塞进去一整个胳臂,别提有多恐怖了,搞不好再来几场大一些的地震,估计能一下子倒掉一大片。
不过官方基地的人实在太多了,别说裂缝能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