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谣言散播得极其精妙,将湘灵刻画为一位心向洛家独子洛白的佳人。
若说湘灵这个名字在众人耳中尚显陌生,但提及那位以桃花驱蚊香闻名的小娘子,通州城内可谓是无人不晓。
传闻这制香的小娘子湘灵,一日在街头摆摊时,偶遇了风采翩翩的洛白公子。
这湘灵小娘子也不往左摔,也不往右摔的,偏偏摔在了洛公子怀里。
这洛公子呢,身为读书人,自然顾及姑娘家的名誉,当即便请媒人上门提亲。
然而,这湘灵姑娘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声称自己不愿为妾,只能为正妻。
这一番话,在众人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使得这谣言更添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
湘灵还从桃花娘口中得知了这个谣言后,终于明白了为何近日大家对她总是欲言又止。
然而,历经两世沧桑,她早已看淡世间纷扰。
这些谣言对她而言,不过是一缕过眼云烟,根本无法触及她内心的分毫。
里正听闻此事后,特地亲自前来湘灵家一趟,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后,他在村子里为湘灵正了名,为她洗清了冤屈。
虽然有些人因此相信了湘灵的清白,但仍有像白母这样的顽固之人,对此仍持怀疑态度。
毕竟这谣言传得有鼻子有眼,他们认为,湘灵若是不愿为妾,洛家又怎会派人前来提亲呢?
湘灵深知,清者自清,无需过多解释。信她的人自然会信,不信的人,无论她说什么也不会相信。
因着近日连绵的阴雨,香料作坊的上梁仪式不得不暂且搁置数日。
雨过天晴,陈父又选了后日做香料作坊上梁的日子。
上梁可是村子里的大事,意味着新房子盖成了,按他们符离村的规矩,是得请人吃席面的。
席面也不兴要多少菜,村里家家户户派个代表来,主要是图个喜庆。
湘灵如今不缺银子,村东头那块地才花了二十两,何况作坊建成了家家户户都有人来上工。
因此她和陈父商量了一番,打算这顿席面村子里的人不拘老少,家家户户的全来。
消息一经传出,符离村即刻沸腾如潮。
村民们纷纷聚在一起,议论着这上梁的日子和席面,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要知道这些年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吃席面这种难得的机会,通常都是家中的当家爷们才有资格享受。
至于女人们和孩子们,他们往往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是没资格吃席的。
因此,这次湘灵家邀请全村老少共同赴宴的消息,让村民们激动不已。
眨眼到了上梁这一天,一大早大家就聚在陈家,湘灵和陈父也换了身新衣服。
吉时一到,村民们身着粗布衣裳,肩上扛着粗壮的大梁,步履坚定而有力。
他们沿着村中小路,缓缓走向村东的新房,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稳。
大梁上,红布与彩带随风轻扬,仿佛在为这盛大的仪式增添一抹喜庆的色彩。
村中的锣鼓队也早已准备就绪,随着村民们的步伐,锣鼓声渐渐响起,节奏明快而激昂,这鼓声更是传遍了整个村子。
当大梁稳稳地安放在房顶之上,陈父走上前去,双手合十,虔诚地向天空拜了三拜。
他口中默念着祈福的话语,祈求上天保佑新房坚固耐用,香料大卖。
随后,村民们纷纷上前祝贺,有的送上了自家种的瓜果蔬菜,有的则送上了精心准备的贺礼。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湘灵与陈父紧随其后,将昨日用篓子装好的瓜子与麦芽糖逐一分发给大家。
其中,最为欢欣雀跃的莫过于村里的孩子们。
要知道糖可是稀罕物,他们一年都难得吃上两颗。
上梁仪式结束后,陈父邀请全村老少共同庆祝,中午吃个席面。
几位原先在湘灵家做工的张婶子,狗剩娘她们几个前两日就开始来帮忙,这置办席面是大事,人少了不行。
这顿席面堪称丰盛至极,湘灵特意请翠花两口子帮忙采买食材。
听闻此次盛宴,竟宰杀了两只肥猪,鸡鸭鱼鹅等美味佳肴更是装满了一整牛车。
大家纷纷在院子里翘首以待,不过老少爷们也没闲着,有的忙着搬运桌椅,有的忙着打水准备。
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