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岛放红歌、招揽左边艺人进自家公司,与自由总会频频呛火,更是浓墨重彩的部分。
“挺好,就是做事偶尔偏激毛躁。”
老人笑呵呵看完,给出评语:“不过很附和年轻人的风格。”
旁边有人提醒:“今天文联的夏濛同志跟科学院那边提过一句,这位小同志打算向科学院捐赠一千万港币,希望从里面挑几个搞技术研究的专家,帮他在元朗的工厂做啥子机器。”
老人翻了下档案说:“录像机和光盘……我记得鹏城叶老四好像也在搞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年轻人愿意钻研科研技术是好事,我们应该支持鼓励。”
旁边的人担忧道:“他把人才带去香江,万一叛……”
“哎!说这些做啥子嘛!”老人摆摆手,略作沉吟:“明天安排个时间,我想见一见这个小伙子。”
…………
《东方之珠》一夜之间风靡全国。
京城日报头版头条介绍完昨晚的晚会,副刊第一条新闻就用了五百多字赏析这首歌的歌词。
标题是: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内地观众第一次知道了‘翟远’这个著名歌星的名字。
于是。
在正版的唱片还没灌录出来时,燕京城头脑活泛的小商贩们,已经先一步制作出从电视喇叭里录制的歌曲录音带。
从西单到潘家园,街面上不时能看到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
她们凑到路人身边,神神秘秘询问:“大哥,要带子吗?香江著名歌星翟远的《东方之珠》。”
翟远收到这个消息时啼笑皆非。
下午一点来钟。
两位精气神十足的青年警卫,来到翟远下榻的宾馆,敲响房门。
“翟先生,麻烦跟我们走一趟。”
翟远坐进一辆红旗轿车里。
一路无话。
在长安街附近的一所屋苑里,他第一次见到老人。
翟远一五一十,将自己制作VCD和光盘的思路讲说一遍,老人听罢频频点头。
“科学研究很重要,但也一定要按照国际规章办事,希望下次见面你能做出好成绩。”
一老一少简短的交谈,随着老人的这句话而收尾。
翟远被送回宾馆。
坐在床上,他连续抽了几支烟,心情方才渐渐有所平复。
夏濛叩门而入,笑吟吟望着他,问:“这回紧张吗?”
翟远扯了下嘴角没说话。
夏濛又笑了下,说:“科学院那边已经通过你的申请,抽空带你的人去参观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你需要的专业人士。”
当年这台晚会因为场地问题,采用从各地录制录播的模式播出,书里照顾剧情改成了直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