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别人是不难,但是承认一直看不起的人比自己强就很难”
这时候步卿言就默默的接了一句,他以前觉得父亲很窝囊,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不敢去追求,直到他也开始懂事,知道了父亲所要背负的是家族的期望,这才明白,身为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可是到现在为止他依然觉得那是他老爹不够强,所以他要先读好书,然后走自己的路,这样就不会有这么多枷锁禁锢了。
“步兄说的有道理,要不是朝廷以儒家学说为官学,就这些腐儒怎么可能上得了台面”
这时候,易秉文接过话,道:
“兄台说的还是有些偏颇的,儒家学说既然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那么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咱们经常说的通读百家的大才,不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才被称为大才嘛”
众人听了易秉文的话,想想也是,但是看着学院里的风气还是觉得比较生气。
“咱们虽然看的上他们,人家可看不上我们”
听到有人说了这句话,顿时好几个人都开始附和
“对啊,每次咱们去辩论一番,他们一开始辩不过就开始问为什么只有儒家学说是官学啊,如果是你们对的话,那么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就都错了喽,这样不着四六的话,搞得每次都不欢而散”
“诶,兄弟,要我说跟那帮人说些什么,直接上手就行了,你看孔老夫子,你们不会以为是真的以理服人,走遍诸国的吧”
听着这不想动脑的话,不想用想就知道是步卿言,高智商的人不屑和低智商的人辩论说的就是他,不过他的话也是引起了众人的兴趣,纷纷朝步卿言问道关于孔夫子如何走遍诸国的事。
其实,这也是步卿言读书的兴趣之一,他读儒家经典的时候就喜欢胡思乱想,读《论语》的时候他就在想,孔夫子既然行走在礼崩乐坏的诸国,那么诸侯们看他不顺眼还不得生撕了他啊,所以孔夫子一定是个武力值爆表的男人,然后就在儒家经典著作里找证据,没想到还真是。
“你们看有史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这就说明孔老夫子是一个正经的大汉了,大家看我,我才刚刚有九尺,而《列子》中也说: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再看看我,我现在都做不到,孔老夫子的武力值简直爆表了好嘛”
“啊哈哈,这么看确实是武力值爆表,不过孔夫子周游诸国,最后结束时也是还有七十二弟子呢,在现在看来也是流窜的黑帮分子了,怪不得当时很多王公贵族不喜欢他们,我看学说是一方面,这些追随的弟子也是一方面原因喽”
“兄台,可千万别在哪些腐儒面前讲这些,要不然,恐怕会被他们撕碎的”
“怕什么,孔夫子他老人家武德充沛,现在有几个儒家学子们还是这样,一个个和小鸡子是的”
步卿言听了表示认同,以前的儒家礼乐射御书数都学,听说孔老夫子年纪大了还驾着马车飙车呢,一射箭就有很多人围观,现在的儒家呢,动不动就有辱斯文,简直把人恶心坏了。
“这些话还是只能在私下里讲一讲,要是被那群腐儒听到了,又该像疯狗一样追着咬了”
易秉文虽然来到正学书院才不过短短半年时间,但是学院里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拉帮结派,攻奸其他百家学派,都是常事,现在儒家势大,其他学派的亲传弟子不得不抱团取暖,一旦被搞得学术名声都臭了,也没脸在说什么学术之争了,没错现在的学术之争就是变得如此肮脏了。
其实易秉文并不算是百家学子,他跟着他的李老师教他的都是百家的学问,也没给他讲他是什么学派的传人,反正就是老师让他学啥他学啥,觉得对就接受,觉得不对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先贤也是人,所以可能当时是对的,但是时间的流失也造就了有些话并不适用于当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知道怎么了,最近几年天灾频繁,百姓过得越来越难就算了,连各个学派的道争也越来越不择手段了”
“是啊,连学派里面的也分成好多小团体,不知道连功名都没有的一群人在争些什么”
这时候侯天成开口了。
“你们可能觉得这些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世家子弟来说,这就是一个平台,.要是被学派上层的大人物看重,那么无论是庶子嫡子,得到的资源都比家族得到的多,而平民就可以得到和世家子一样的地位了”
世家子的看事情的方向就是不一样,侯天成的话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