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女扮男装后,隔壁皇帝泪奔了 > 第59章 震惊众人

第59章 震惊众人

很快夫子就来了。

“大家把昨天的诗都交给我吧,我们今天一起评析一下,大家可以相互借鉴,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董安安,你正好站着,把大家的诗收一下吧。”夫子话罢,我就直接开始收了,只有20个人,所以收起来很快,我收完后就直接交给了前面的夫子。

夫子直接拿出了第一张开始念,“我们先看第一篇,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这首诗大家觉得如何。”

黄鑫雨率先说着,“诗后戏笔画菊,乃出于一时的逸兴,并非存心作画而苦苦追求,类似的语句在小说中远不止一次。次二联,先描写画的技巧,进而描写作画时的灵感构思,风神意态。”

段誉礼分析着,“用泼墨法使枝叶繁茂,乍看是“千点墨”,以此可更加突现花姿;花朵攒簇,用水墨晕染而成,极富生机,甚至在菊花上也表现出几许寒霜。这一浓淡疏密变化,远近掩映,是离不开对菊花姿态的心领神会的,因而在创作时用笔灵动巧妙,画中的菊花仿佛也就活了,菊花之寒香袅袅散逸。”

“末联极夸画艺之高超,直可以假乱真:你不要把画上的菊花当作花圃采来的真花呀,那只是粘贴在屏风上,聊以慰藉重阳的寂寞而已。”大哥也评析着。

“大家评价的不错,这种风格大家也可以以后借鉴。”

“下一首,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这首诗大家评析一下吧。”

“这首诗首联描写种菊花的经过,到了秋天便扛起锄头来到田园,将菊花移植到篱笆旁边的庭院前。从第二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菊花的酷爱,“故故”二字充分说明作者对移植菊花十分用心。”闻城榛首先评析着。

“颔联描写菊花的顽强生命力,经过一夜的秋雨,作者原以为菊花已经被摧残,天亮起来才发现菊花不但没有被摧残,反而屹立在篱边,开出了芬芳的花朵,这让作者感到十分吃惊,由此不难看出菊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哥紧接着说着。

“尾联表明作者对菊花的怜爱,同时也是对全诗进行总结,用水浇灌用土封培这是种菊花的技术,只有这样勤恳地护惜菊花,才对得起它在幽僻之处隔绝尘埃的坚贞品格和高洁气。此诗感情真挚、意象精美,值得一读。”段誉礼最后总结了一下。

“不错,这首诗的意境还是很好的。我们继续看下一首。”

……

“下一首~”

……

“下一首,这~,吉城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吧。”

大哥第一次见这首诗的时候就觉得很好,再次听到时又有了一些不同的感觉,“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前两句点明渔人垂钓的地点和季节,描写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铺垫;后三句描写渔人捕鱼的情态,结句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全词格调清新,意境脱俗,色泽鲜明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这首诗是富于画意。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段誉礼接着说着。

夫子也评析道,“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这首很好,寓情于景,甚妙。”

“这首诗是谁作的,让本人来解析一下吧。”夫子激动的说着。

底下的众人都在相互观望着,想看看到底是谁作的,然而半天都没有人认领。此时大哥小声的说着,“这个是董安安的。”

虽然声音小,但所有人还是都听见了,尤其是最前面的夫子,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我。

而此时,我还是依靠柱子站着,睡的正香。

大哥看着这尴尬的场面,就准备把我叫醒,而夫子却拦住了,“算了,董安安一定是昨天晚上为了写诗太疲劳了,还是让他睡吧,从明天开始他就不用站着上课了。今天上午的课就上到着,剩下的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