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第二首,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
“第三首,……”
“第四首,……”
……
“第九首,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
“第十五首,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
“第十八首,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一海市。鏊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
“第二十八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第三十首,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此时,元宝已经将三十首诗全部念完,而坐在底下的大儒们,也纷纷涌到了台上,开始认真地看着,毕竟刚才有太多好的词句,简直让人耳听不暇。
此时坐在台上的文帝格外些紧,从刚才听到的词句中,很难分辨出哪首能夺冠,毕竟每一位大儒心中都有一个不同定位,有的人喜欢华丽的词藻、有的人喜欢深刻的立意、还有的人喜欢从此中看到不同的另一面。而那三十首词中,总有能满足那些大儒的所有需求的。
而“月”这个字,但凡是文人墨客,总会没事儿拿这个字作诗作词,心里实在是没什么底儿啊。
别昨天刚拿了的第一,今天就要将第一拱手让人。
就连昨天一直“勾心斗角”的老爹和夏国使臣,此刻也没有像昨天一样激烈争锋,全都是双手紧握,看着大儒们在台上写写画画。
底下的学子们同样紧张,毕竟对方的词作已经听到了,最致命的就是,明明觉得和对方相差无几,但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才能知道结果。
而昨天风驰电掣的一众大儒们,今天却反复徘徊,勾了写,写了又勾,来回在几首词中踱步,最后还是犹犹豫豫的将每首诗的分数写在了纸上,统一交给了元宝。
元宝整理了一下就直接交给了下面的小太监便开始核算分数。
很快元宝将核算完的分数排名交给了文帝。
文帝此刻接过纸的手已经开始轻微颤抖,手心已经冒出了汗珠,接过了排名开始念道,“第一名:第二十八首;第二名:第一首;第三名:第十五首;第四名:第九首………第三十名:第十四首。”
很快底下的学子便将和自己的词对应上了。
“现在请前三名的学子上前来。”元宝有些激动地说。
也是在众人的目光中,我,夏国三皇子秦政,和辽国的一白衣男子走了出来。
很明显,这次的前三名是平均分配,每个国家都有一个。此时则是最紧张的时刻,毕竟这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地狱,现在玩的就是一个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