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就不担心商国进犯的事,他直接说商国不可能攻打辽国边境。
虽然商国爱好和平,不喜争端,但我觉得有的时候还是要立以下威的,这样才能给他们一些危机感,而不是把商国当成一只不会咬人的大肥羊,还可以时不时薅点羊毛。”此刻林景元不急不稳地说着。
“说说你的计划吧。”文帝看着眼前的少年问道。
“我想佯攻辽国边境,然后用假死的方法,将我舅舅的亲卫军换出来,养在辽国和商国边境,为之后做打算。”林景元微笑着看着文帝的眼睛。
听完林景元的话后,此时文帝似乎有点看不清眼前的少年,也许从来也没有看清过。
文帝拿起茶盏轻轻的抿了一口,“我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你的盟友会变得更加强大,早日完成你我共同的目标;第二,可以借机立威,短时间内可以让辽国悍匪不再侵扰边境商人;第三,也可以借此机会,将这么多年辽国侵扰边境的损失,一次性向辽国算清。不知陛下可否满意?”林景元一条条的说着,最后看向文帝。
“哦~,你这是打算空手套白狼了。”文帝淡淡的回着,目光看向林景元。
“自然不会让陛下白忙活一场。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我来做,我会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让三国出兵攻打辽国边境。其次,这次出兵的所有费用,我来出,包括后续回来的伤亡补贴等。
而且,此次文会的胜利,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坛地位得到提升,更关键的是,夏国隐士贵族和皇权的碰撞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此次文会就是一个导火索。
如果文会上隐士家族再次拿到头名,那么皇权将会再次被分散,甚至夏国会改名换姓;但很明显,此次商国的胜利,正好为夏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去铲除隐士家族,夏国的保皇一脉不可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等到夏国使团返回时,定会爆发一场内乱,到时候夏国一定自顾不暇,不会来这里捣乱的。
所以陛下只需要让朝臣们同意出兵攻打辽国边境即可,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大家都不亏,不是吗?”林景元笑着说道,目光和文帝对视时,也没有了刚进来时的紧张感。
“好,既然辽国太子殿下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何理由说不呢?那就提前预祝我们合作愉快。”文帝浅笑着。
“定然会让陛下感到愉快的。”说完后,林景元和董二就离开了。
此时,空荡的宫殿内,文帝仍旧是高坐在龙椅之上,“我越来越看不懂林景元了,你说我最后会不会作茧自缚?”
此时宫殿深处缓缓走出一人,回答道,“陛下心里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在最开始选定他的时候,不就是因为看到他超乎常人的心态和思维才确定的吗?而且他现在表现得越惊艳,不越是证明陛下的选择没有错吗?”
此时文帝陷入沉思。
“林景元从最开始也只是想活着罢了,如果他还是那个被董安安救下的少年,他不曾回忆起那些往事,他拥有的将是平安幸福的未来。
是咱们一步一步让他接受了自己的过去,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命而努力拼搏,而这不是我们最想要的吗?
陛下只是现在觉得,他以后可能无法再被掌控,可是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也并没有想掌控他或者说是整个辽国。我们想要的只不过是和平罢了,只要他能带来和平,中间的过程,我觉得可以忽略不计,陛下以为呢?”
文帝沉思了片刻后,沉声说道,“是朕思虑过多了。”
紧接着又问道,“你觉得礼儿和他比如何?”
“陛下,两者不可比较,不同环境下长大的人自然各有不同,当然也各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要联系实际辩证的看。
太子殿下,在您的培养下,从小为人宽厚、崇尚节俭、知人善用,如果继承大同,定会广施仁政,是一名仁君。
而林景元,他的人生轨迹中,遭遇了无数刺杀暗害和勾心斗角,只有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如果最后能到达那个位置上的话,则会是雄主。”
文帝笑道,“看来你对林景元评价颇高啊。”
“就事论事罢了。”
“那你觉得此次林景元能成功吗?”
“竟然是会成功的,因为他会有“贵人”相助。”
文帝疑惑的问着,“哪里来的“贵人”?”
“他身边围绕的不都是贵人吗?”
“看来还是你看得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