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十三,后天十五,我看后天我们就去池头村去,给人家烧点纸,人一定要讲诚信,答应了人家的,就一定要遵守...”
刘贵云停了下来,注视着刘川脖子上挂的玉佩。
“小川,你脖子上的东西哪里来的?”
“这个呀。”刘川提手摸到玉佩,从脖子上摘下递到刘贵云手里。
在吃饭前,他找了一根红绳系到玉佩后,然后就套在脖子上。接着他就把下午时和涛子去挖宝的经历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刘贵云包括那把匕首。
“哦?你去拿来我看看。”听到刘川说匕首削铁如泥,刘贵银也来了兴趣,同时手里的玉佩对着煤油灯仔细查看。
待刘川把匕首呈到刘贵云手里,昏暗的厨房里瞬间熠熠生辉。
“是个好东西!”刘贵云忍不住赞道。
“爷爷,这玉佩是什么来头,看得出来吗?”
刘贵云再次拿起玉佩,对着煤油灯,才发现上面雕刻了一条小龙,简简单单的几画,把小龙勾勒得活灵活现的。
“你这块是条龙,如果没猜错,涛子那块玉佩雕了一只凤凰,这是龙凤佩,两块通常在一起,具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看这色泽,该有个三四百年了。”
“这把匕首看着像青铜做的,看着就不凡,估计得有段历史了。”
“哇...那不是发财了!”
刘川听到这东西有几百年的历史顿时就来劲了,只要有钱了,就盖个大房子,修条水泥路,还有吃不尽的红烧肉。
“老太太把这些东西送给你,可不能拿出去,命中注定是你的东西,拿去换了钱财,你这辈子就告别财运了。”
“有这么严重么...爷爷你可别吓我。”
“玉佩你先戴着,匕首放家里,你还小,拿着太危险了。”
刘贵云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边吃饭,一边给刘川讲着有关玉和匕首的故事,听得刘川满脸的期待。
转眼间,到了十五那天,刚好也是小镇的赶集日,刘贵云大清早就起来了,从床底下拖出一箱黄纸,然后用凿子叮叮当当地敲打。
一般市面上卖的都是完整的黄纸,有需求时要多大,就裁剪出多大。如果黄纸要用到驱邪或者镇宅,裁出惊堂木大小直接使用就行。
但是如果用于祭祀那就得把裁剪好的黄纸用木匠的凿子在纸面上横着打三排,竖着打五排,凿子打出来的空是半月形,一排打两次,刚好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
凿好的黄纸三张攒成一沓,折叠一次,就算一份,祭拜祖先时都是三份一起烧。如果烧到最后,手里攥的那沓纸刚好只剩三张凑一份,那说明这个人很幸运,会受到祖先的保佑。
现在的市面上也有现成的黄纸卖,只不过刘贵云嫌卖得贵,而且自己做的也放心,所以每逢做法事,他都亲手自己凿。
将黄纸和香火放进竹篓里,准备好了后,爷孙俩吃了碗清粥,背着竹篓往镇子里走。
初秋山村的山林里薄雾笼罩,露珠在草尖上滚动跳跃,东边微红的天空泛起了鱼鳞白,远处的村落开始烧起早饭,炊烟袅袅升起。走在山间道上,无比的舒心惬意。
到镇子上去,刚好会经过池头村,刘川跟着刘贵云在村子里问了几家人,终于打听到了李丰收生前的家。
那是一栋矮小的土砖瓦片房,在村子中间祠堂的左边,独门独户地,屋顶的瓦片塌了一大片,大门口的杂草都比人高,到处都是无从下脚。
见状,刘贵云也是叹了一口气:
“老哥,你生前也是个可怜人,到那边也得不到轮回安生,还得感谢你啊,你宅心仁厚,没有你帮忙,我孙不知道会怎样了。”
说完吩咐刘川把门口的杂草清理了一遍,他则插好香火,烧着纸钱,按照葬礼的程序做着法事。
待香枝燃后殆尽,两人低声对着李丰收的屋子鞠躬,拜了拜,转身继续走去集市。
快到秋收了,远远地从集市上出来吆喝声,集市上人头攒动,摆摊的大多卖农具,有镰刀,锄头,钉耙,竹筐的,也有卖早点零食的摊位,今天起得太早了,走了这么久的山路,刘川饿了,他看着油条在滚烫的热油中炸得翻滚,就不自觉地独自咕咕叫。
刘贵云看在眼里,但他要忙着挑选秋收要用到的镰刀,从裤兜里掏出两块钱说道:
“馋了吧?爷爷给你这两块钱,随便吃点,就在这,不要乱跑了。”
那时的两块钱是可以买很多东西的,看来刘贵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