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忍不住问道。
余梓宁停下手中的工作,微笑着抬起头来说道:“这需要很多年的功底和耐心。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才能刻出如此精细的花纹。”
另一位观众感叹道:“你们真是匠心独运啊!这样的手艺真是让人佩服!”
余父也接话道:“是啊,我们家族传承这门手艺已经好几代了。虽然现在机器制作很普遍,但我们还是坚持手工制作,因为这样才能保留花钿的独特韵味。”
就在大家沉浸在手工花钿的精湛技艺中时,人群中走出了几位记者。他们身穿正装,手持录音笔和相机,显然是有备而来。
一位记者走上前来,礼貌地向余梓宁和余父问好:“你们好!我是华夏商报社的记者,请问你们能介绍一下手工花钿的制作过程吗?”
余梓宁放下手中的工具,微笑着点点头:“当然可以。其实手工花钿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比如金属片或者宝石等。然后我们会根据设计图纸在材料上进行精细的雕刻和打磨。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和耐心,因为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
记者一边记录一边点头表示理解:“那么请问你们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呢?”
余父接话道:“困难当然有啦!比如材料的选择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找到质地坚硬、颜色鲜艳、透明度高的材料来制作花钿。此外,雕刻过程中也需要非常小心,因为一旦出现失误就无法挽回了。”
另一位记者也提出了问题:“请问你们是如何看待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的?”
余梓宁思考片刻后回答道:“我认为传统手艺和现代科技并不冲突,反而可以相互促进、互相结合,扬长避短。现代科技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材料,让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制作出更精美的作品。同时,传统手艺的独特韵味和历史文化内涵也是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所以,我们应该在保留传统手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和发展,融入历代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理念,打造出附和时代感的手工业精品。”
记者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继续提问:“那么请问你们对于未来有什么打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