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今日,我大衍王朝太后娘娘升遐,驾鹤西归,此乃国家之大不幸,天下之大哀。
太后娘娘,生于庚寅年,自幼淑德贤良,深受皇室宠爱。及笄之年,选入宫中,历任嫔妃,终至太后之尊。在位期间,辅佐朝政,恩泽黎民,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仁慈的心肠,赢得了万民的敬仰与爱戴。
太后娘娘生前,常怀慈悲之心,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下令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使得国泰民安,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她推崇文化,鼓励学术,士林因此兴盛,文化艺术得以繁荣发展。她的德行和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大衍王朝的史册之上。
七日前,太后娘娘仙逝于太安宫,享年六十有六。她的离世,如同璀璨星辰坠落,使得朝野上下,无不感到深深的悲痛和失落。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贤明的统治者,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
在此,我代表大衍王朝全体臣民,对太后娘娘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我们将永远怀念她的恩德,继承她的遗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告慰太后在天之灵。
愿太后娘娘在天堂安息,愿她的慈悲与智慧永存人间,指引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随着礼官念完告辞
太安宫门口人头攒动、黑压压地跪满了一地,悲痛欲绝的哭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些人哭得昏天黑地、直接晕倒在地,如果不知情的人看到这一幕,恐怕会误以为死去的是他们的亲生母亲一般。
花舞影静静地站在人群之中,目光紧盯着前方那位正在假装悲痛、跪地磕头后便转身离去的皇帝。
就在皇帝临离开时,他竟然还别有深意地回头望了花舞影一眼,花舞影心中顿时一沉:
“不好!”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转身匆匆离去,但刚刚走到宫门处,却突然被一名太监拦住了去路。
"花掌门,您这是要往哪里去啊?还是留下来吧!"
太监阴阳怪气地说道,话音未落,只见他轻轻一挥手掌,一股凌厉的掌风瞬间朝花舞影袭去。
花舞影完全没有预料到对方竟如此厉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她本能地想要伸出双手去抵挡这股掌力。
然而,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只听 "咔嚓" 一声脆响,
花舞影的全身经脉尽数被震碎,一口鲜血喷涌而出,随后直直倒地,当场毙命!
太监冷漠地擦拭了一下自己的手掌,仿佛刚才只是拍死了一只微不足道的苍蝇,然后连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紧接着,几名如狼似虎的士兵走上前来,如同对待垃圾一般,将流云阁掌门人的尸体随意地扔出了宫门之外。
可怜的花舞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武林高手,在权力面前不过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罢了……
﹌﹌
太后葬礼结束后的次日清晨,阳光透过宏伟宫殿的窗棂洒下斑驳光影,映照出一片肃穆氛围。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着下方站立的静安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怎么样啊,朕的好弟弟。是否已经察觉到你那三万大军凭空消失了呢?哈哈哈哈!"
皇帝的笑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带着一丝嘲讽与得意。他深知静安王与自己妹妹的盘算,但一直冷眼旁观,想看他们究竟能够做到何种地步。
同时,也正好借此机会将那些不驯之臣一网打尽。
皇帝抬起头,扫视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那群战战兢兢的官员们。仅仅是一个眼神的交锋,便有几位胆小如鼠的官员当场昏厥过去。
他们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这下完蛋了,恐怕连九族都难逃一劫!
皇帝转头对身旁的太监吩咐道:
"把人带进来吧,也好让朕的二弟死得明明白白。"
静安王死死地盯着走进殿内的那人,眼中充满了愤恨与恼怒。他咬牙切齿地质问道:
"竟然是你背叛了我?当初你被神龙帮追杀时,是谁出手相救?允许你冒名顶替县令、胡作非为之人又是谁?你就是这样回报我的恩情吗?!"
然而,铁悟能却连看都懒得看静安王一眼,径直向皇帝叩首禀报:
"启禀陛下,微臣已成功将静安王暗中特训的三万精锐士兵击溃,并收编至皇城禁军中。如此一来,朝廷军力大增,可保江山稳固。"
"嗯,做得不错。你如今已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