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范大衍敌袭,年近古稀的兵部尚书与工部侍郎和将领们一起,制定了详细的防守计划。
这包括选择应战的地点、设计烽火台和堡垒的结构、确定所需的材料和人力等。
随即下令征召民工和士兵,调集石料、木材、铁材等建筑材料。
同时,他还命令各地的官府提供粮食和衣物,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活需要。
并将建设任务分配给各个将领和地方官员,要求他们负责各自区域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同时,他还派出督察使,负责监督各地的施工情况。
在老尚书的统一指挥下,数以万计的民工和士兵开始了紧张的施工。
他们夜以继日地挖掘地基、搬运石料、搭建脚手架,争分夺秒地进行施工。
为了防止敌军趁机发动突袭,老尚书还命令沿海地区的军队加强巡逻和警戒,随时准备应对敌军的进攻。
经过一周的艰苦努力,沿海防御工事终于竣工。坚固的烽火台和深沟壁垒,为抵御大衍的入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又亲自前往沿海,检查新筑的防御工事。他对工程质量表示满意,并表彰了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将领和民工。
而他的的努力最终还是白费了,因为大衍登陆的地方并不是这里,而是几里外的渔村。
晨曦微露,海天一色,本应是渔村平静的一天,却因远处密集的船影而被打破。
沉重的战舰和闪烁的盔甲在朝阳下显得尤为冰冷,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正以无可匹敌的气势逼近这个沿海的小村落。
村民们在海边忙碌着日常的捕鱼作业,突然,瞭望哨的孩子发出了惊恐的叫声,指着海面上越来越多的船影。
消息像潮水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纷纷从家中跑出,目睹了那令人心惊胆战的一幕。
无情的号角声和战舰上的严厉命令声传来,村民们意识到,这不是友方的舰队,而是带着敌意的势力。
一时间,恐慌和绝望在人群中蔓延。妇女抱起孩子,老人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年轻人则急忙奔走相告,号召大家收拾最必要的行囊,准备逃离这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土地。
家家户户的门前,一片混乱景象。人们匆忙地打包着粮食、衣物和一些珍贵的小物件,尽可能地带上能带走的一切。
孩子们紧紧抓住父母的手,眼中充满了不解和恐惧。母亲们一边安抚着孩子,一边快速地将食物和必需品塞进包袱,脸上挂着急切和焦虑。
鸡鸣狗吠,牲畜不安地嘶鸣着,似乎也感受到了人类的恐慌。
一些村民试图驱赶着自家的牛羊,但在这紧急关头,许多动物因受惊而变得难以驾驭。
随着敌军舰队的接近,一些村民开始放弃了带不走的财产,只身或搀扶着老弱病残,踉跄地朝着村外的小道涌去。
他们的脚步匆忙而沉重,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的渴望。
村口处,一些年轻人试图组织起来,想要保护家园到最后一刻,但他们的眼神中也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壮。
他们知道,面对汹涌而来的大军和锋利的兵器,他们的抵抗可能只是徒劳。
天空中,乌云开始聚集,仿佛也在为这即将到来的灾难哀悼。
风起云涌之际,大军压境的阴影让每一个逃亡的百姓心中都沉甸甸的,
他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能否逃出生天,只能本能地向着远离战火的方向,仓皇出逃。
在高处眺望的狗蛋,发现了这边的异常,冲老尚书那边发了个信号,
就御剑赶来,一道虹光如流星划过夜空,坠落这里。
巨大的气势带起大风,吹的战舰上的旗帜“哗啦啦”作响。
狗蛋看着面前如此多的巨舰也是手心冒汗,知道不一定能拦得住,但还是回头让村民们先跑。
一艘艘战舰开始自顾自抛锚,在老尚书带兵赶来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士兵下船摆开了战阵。
狗蛋感觉对方最后下来的一个人有点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来。
但是对方身边的两个太监,他很熟,上次要不是大内总管,这两人已经被他杀了。
铁悟能看了一眼狗蛋身后勉强凑的几万大军,再看看自己身后正在下船的大军。
顿时嗤笑出声
“哈哈哈~不知道你们怎么得到的消息,但是天心皇帝就派你们这么一帮老弱残兵,来欢迎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