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瑶一下子坐了起来:“晓东,我生气了!”
这要是换成韩美静,王晓东才不会管她生不生气。
可苏雨瑶不一样,他连忙举起双手:“我睡觉,立刻乖乖睡觉。”
苏雨瑶冷着脸:“躺好!”
王晓东很听话,仰头就倒。
苏雨瑶也面对着他躺下:“晓东,给我点时间好吗?”
俩人的关系艰难的迈过了一道坎,可苏雨瑶脸皮薄,很难接受大跨越的突破。
王晓东和苏雨瑶十指相扣:“都听你的。”
睡了两个小时,王晓东才起来。
苏雨瑶根本没睡,她把东西都收拾好了。
王晓东把大包小包放到车里,拉着苏雨瑶回村。
这次苏雨瑶主动握住了王晓东放在档杆上的手,王晓东很开心。
村里很热闹,今年要嫁到南山村的姑娘可不少,要张罗亲事的其他村村民给村里带来了更多的人气。
都是十里八乡的住着,有的边界线就是条小河沟,蛤蟆都能跳过去。
很多邻村的人都看到南山村地里长着的极品白菜。
关注的人越来越多。
等南山村的大白菜丰收,一些风言风语不胫而走。
不遭人妒是庸才,南山村没有庸才,自然遭到了嫉妒。
大部分的闲话,都是说那些要嫁到南山村的姑娘是去受苦的。
这种流言很有市场,南山村穷了那么多年,种出些像样的大白菜,就能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很小。
甚至还有两个姑娘半途反悔了,连婚都没定成,就回去了原来的村子。
直到定了亲的姑娘,全都被安排到了南山南去工作,情况才发生逆转。
杨婉为了储备人才,执行的是“上一天,修两天”的三班倒政策。
只要将来分店开起来,这些有个工作经验的员工,立刻就去分店上岗。
平时表现好的,还可以任命为店长。
姑娘们农闲时间还有钱赚,干的活还轻松,自家男人也都有稳定的收入,都像掉进了蜜罐子里。
兜兜里有了钞票,当然要衣锦还乡,显摆一下。
趁着轮休的时间,姑娘们带着男人回娘家去串门就成了常态,嗯,主要是显摆。
你们不是说咱掉穷山沟里了吗?不是说咱窝窝头都吃不上溜儿吗?
姑奶奶亮瞎你们的狗眼。
扬眉吐气呀!嘚瑟呀!
“我家阿迪说了,明年就起三间大瓦房,公司还给补贴一部分,用不了多少钱。”
“什么?公司你都不知道?牛郎织女知道不?中间隔着那条星河就是我们公司的,咳咳,公司的名字。”
还好,姑娘们还没飘上天,没把公司的名字说成是公司的地址。
牛逼不是吹。
姑娘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新款式,最少的两三百块钱。
姑娘们脸上都泛着油光,证明她们吃的很好。
那小手细嫩的,根本不像干过粗过的样子,这得用多少瓶雪花膏才能养出来?
由此可见,这帮小娘们儿虽然太骚包,但她们的话却可信度极高。
从她们口中,各村得知了福利待遇优厚的银河农业,得知了稀罕的极品菜。
南山南的小馆子,成为了安排家属的好单位,据说那饭店随随便便一碗米饭都得上百。
点一桌好菜得四五万,就这样,吃饭的人还需要排队。
那两个没定亲的小娘子后悔了,哭着喊着要重新去定亲。
两个小伙子有点心动,却拿不定主意,就找王晓东询问。
王晓东不屑道:“都他娘的给老子长点志气,好马还不吃回头草呢。”
“当初她们对咱爱理不理,现在咱就让她们高攀不起。”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不是一扒拉一大堆?”
果然,两个小伙坚持不吃回头草,很快就有媒婆上门牵线搭桥。
女的想要来南山村也就罢了,竟然还有要入赘的。
王晓东不想管着破事儿,只要是身体健康,老实本分,管他是男是女,给南山村增加劳动力他就高兴。
可高春喜却非得让他拿主意:“东哥,今天老槐树的媒婆又来敲门,我都烦死了。”
王晓东双手枕在脑后,躺在垒砌的柴垛上,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
“你长的真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