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景的论文导师是学院分配的,一位40多岁的男教授,名叫冷东平,在国内哲学研究界是叫得上号的新生代大拿。
一般,导师会让自己带的学生先发提纲,第二学期开学开始辅导,而应景效率很高,寒假期间直接给冷教授交了初稿。
收到应景的论文初稿后,冷教授惊为天人,本来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辅导并没有多上心的他,主动联系了应景,约他详谈论文内容。
应景欣然赴约,去了冷教授家里,师生对谈了一整天,两人差点称兄道弟。
冷教授听说应景过了研究生初试,马上伸出橄榄枝,问他要不要跟自己,他研究国内哲学,很大一个倾向就是宋明理学。
对于有天分有能力的学生,教授们都是很积极争取的,冷教授不想放过这个好苗子。
应景对于被肯定是很高兴的,而且冷教授的研究方向符合他的预期,但是他的社会经历让他不会马上答应,只说感谢教授的肯定,需要回去认真考虑,会尽快答复教授。
————————————————————————
回家后,应景难掩激动,跟石知行商量冷教授的提议,两人当场给石教授和应教授都打了电话,两位大佬对冷教授都很肯定,说如果他伸出橄榄枝,建议应景赶紧接住,可抢手。
于是,应景回复了冷教授,认了师门。冷教授马上给了他一堆有利于复试的资料,让应景好好准备,其他的交给他。
年后开学,研究生复试如期开展,应景和千秋都顺利通过复试,要迈上新征途,511寝室三个人都实现了目标。
三人又聚在了一起,走毕业流程,论文答辩,毕业仪式,拍毕业照等等。
6月底一切流程结束,三人要各奔东西,特别是千秋,要去北方读书,应景还挺舍不得的,三人正经约了一次散夥饭。
应景举杯:“相知无远近,我们永远是兄弟。”
三人碰杯,人生旅程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彼此的身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