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修行实修上有了一个进阶,突破了近一个月来我的一个瓶颈,就是在昨天丛辉发的那个关于“小国寡民”的短视频时,我在入静时体会到“小寡大多”时突然找到了,更适合目前自己的更好的修行方法。
前几个月我突破了一次,我定义为“万里晴空万里天”。就是入静同时将神无限外放,融入虚空中。就像万里范围不断向外破 破 破的散开的静修状态。
这是跟以往我的以身体凝神的方式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看完唐朝高道司马承贞著作后的一个突破。
这些年,从懵懂读经,到理悟开悟,后是借助念珠持咒,后来不用念珠,集中意念在大脑前方似乎是印堂,再后来用整个大脑集中意念入静持咒,再后来用整个身体入静。持咒或圣号,由开始的用嘴发出,到现在的变成了看似用嘴发出,但是却是用心念出,而实际上又似乎是全身心每一处细胞,处处都在念,都在静。念一次似乎身体的亿万处同时念,无念而念连绵不绝。净土法门要求练到最后达到念之三昧,不念而念都是类似的道理,殊途同归。
在实修保任阶段要功夫越来越成片,处处都是入定,处处都是清净。现在虽然在平时行住坐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但遇到事情刺激本能时,或者有时不知不觉中还是有些额外的念头,但大量的杂念纷飞是不存在的。
虽然我写修心修行很少。但实际日常我是花很多精力的。同时在内心我也是非常推崇想推荐的,因为我受益非常大。他不仅带来灵魂心神的安定,仅仅是思考方面,做事方面,也会让你专心致志,置心一处,心无旁骛。使得做事思考效果更好。
而且在伤心情绪不好时,可以让自己清净无想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减少减弱负面情绪的伤害。但是在此不宜过多的推荐。等晚年若有机会,我打算专门系统写一下我的亲身实践的法门体系。
我的五大人生目标中的一个便是证悟成就,所以修行真实的进步是我必须要做的,不是随口说说或做给别人看的,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核心的使命之一。
“万里清空万里天”,我自己起的名儿。这种神入虚空,是我目前的最高级的修行法门。但实践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还驾驭不了,因为我不能像全身入静那样随时随地的持久、轻松,他需要我凝神专注才能做到。而且持续不久,时间长了,细念流出容易让我不知不觉陷入细念,很久才能觉察,这使得精修效率反而变低。可能是神外放的方式太累,太费神了,所以不能持久专注,根本原因,经过反复体验思考,我认为还是因为目前自己的修为底蕴不深厚,支撑不了这种外放,所以还是得强化自己。怎样改善,这个问题就一直在困扰着我,接近朝思暮想的困扰。
直到昨天中下午,加上今天早上四五点静修体悟时,不断思索时。突然找到了更适合目前的方法,就是全身入静时,神内敛全身又同时去感知外界,是之前的单纯灌满全身和外放的一个结合过渡。心神内敛而同时感知,不是单纯的外放,比如你看一个东西,或者听或者想一个东西,不是神附着在上面,通常人都是附着在上面的,而是神保持内敛同时自然而然的去感知,去看,去听,去触。
如何听看理解佛道经典?最好的理解方式是你自己首先入静,进入那种类似的清净状态,然后才能体悟经书文字背后的意思。我的描述也是类似,只能用文字尽力去表达,但文字表达毕竟有限,理解不了你可以忽略,不必强求理解。
我下面摘录昨天在“哥们儿群”的感悟也是,不是文字游戏,还是进入那种清净状态后的尽力的语言表达,看不明白很正常,也没关系,算是给后来万一的有缘修行者的一个参考吧,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路,这是我的修行历程,只是参考而已,不要求一样,但也不要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而忽略我的参考,因为客观的讲,在这末法时期,我的修为其实很难得的,所以不要忽视我的意见。
我说:“刚才突然灵光感悟《道德jing》说的小国寡民的思想已经有点和《金刚jing》里面的那段相似,“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心限量广大,清净真如,心含万法,则亿万里,亿万人,亿万年如咫尺、一人、一刹那。此心即世界,世界即此心,所以你发的这些视频虽然是垃圾,但是能引人思考总结也是非常好的,得谢谢你,此心安处当下即世界,所谓心者,实无实物,静定自然处,静定之中,一呼一吸,和光同尘,融于虚空。”
再强调一遍,修行终究是自己的事。多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