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样的由着呵护吗?难道那时才让已经思维心理定型后的孩子用余生几十年的时间去重新去应对自己心灵的脆弱吗?
有时候看似心狠,其实反而是一种更长远的关爱。既然要爱,那就用心,长远的,周全的去爱。当然不是为了打而打,为了骂而骂,打骂也要讲究方式和技巧,不能由着自己的脾气乱打骂。更不是骂脏话,是就事论事的客观纠正,也不是去用负面的话语去打击他的精神。负面的话语伤害精神还不如打两下。
我这两个孩子做的不对时,在警告过后会呵斥。再然后用戒尺打屁股,但是打之前和打之后都会告诉他打的原因,并且让他自己说明为什么挨打。
我很爱他们,但是同样要讲清规则规矩。开始他哭时或哭完,我会告诉他,“要自己调节心情,让自己尽快的开心起来,想开心的事或者什么也不想,对于别人的批评要认真想,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地方,想想自己哪里需要改,要养成感谢批评你的人的思维习惯”。就这样一次一次的时间久了,他们两个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变强了,也变得更加的乐观开朗了。现在看来,我不太担心日后他们应对不了批评和打击,至少现在的他们比不锻炼的同年人心理素质变强了。
虽然我的方法未必是对的,但实践结果还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抗挫能力确实变强了。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优化教育理念了,既不太严厉,也不太放纵。
突然想起来了,另一个例子,你发现没有,那些一直学习很好的学生,相对更玻璃心,更脆弱,而那些经常受老师批评,学习不好的学生,反而相对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附加的例子吧,好学生一路顺畅很少批评,所以,锻炼心理抗打击能力机会就少。
批评是一门艺术。过于呵护,也许不是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