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有死而已。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
又何惧哉!”
刘宏听到和珅这句话也被这慷慨激昂的一句话感动了,高声急切询问和珅。
“不知杨司马出身何处啊?”
和珅对刘宏躬身回复,神情恭敬无比。
“启禀陛下,杨司马乃楼船将军梁县候杨仆后裔。”
忽然不知和珅想到什么,突然落下泪来,语气悲戚感叹。
“杨家乃将门世家,可惜现在只剩下杨司马一人了。”
刘宏听到和珅所言对杨辰更为认可了。
汉代都是看重家世,出身背景的,虽然他不喜世家。
但这种只剩一人的,他还是特别喜欢的。
刘宏转头看向身旁曹节。
“爱卿以为可以给杨辰什么封赏合适啊?”
曹节故作沉思片刻后回道。
“陛下,下官以为可封杨辰为真番郡郡守领安东都护府都护一职。”
“好!”
刘宏拍手称赞,立刻开口下旨。
“别部司马杨辰收复国土有功,朕任命其为真番郡郡守领安东都护府都护。”
“陛下,不可!”
议郎蔡邕再次上前阻止,神情急切。
曹节恼怒蔡邕天天喊着诛杀阉党,本想以后再收拾他,没想到今天对方又给自己找事,看向蔡邕神色恼怒。
“陛下金口玉言,蔡邕你三番两次阻挠是何用意?”
蔡邕不理曹节,看向刘宏,声音激动恳切。
“陛下,据臣了解杨辰今年才15岁,太守官职2000石,这如何使得啊!”
和珅对蔡邕三番两次阻挠也很愤然,但还是上前微笑看向蔡邕。
“蔡大家熟读经书,不知甘罗十二岁为相,霍去病十七岁获封侯吗?”
蔡邕无言以对,愣愣说不出话来。
和珅心中大爽,但还是面带忧色,对刘宏躬身一礼。
“陛下,真番郡那边都是异族不服教化。
刚刚刘宗正说了怀柔政策,和杨司马理念一致,听说蔡大家乃儒学大家,正好真番书院缺少一位院长。
在下斗胆想请蔡大家担任院长祭酒,教化异族。”
刘宏犹豫,蔡邕对他而言还是很有作用的,明年他也有开创鸿都门学的想法呢。
这时将作大臣阳球出列,他本就与蔡邕不和,对着刘宏躬身行礼道。
“陛下,蔡大家之名传遍四海,属下也觉得蔡大家担任院长祭酒最为合适,到时外族必定也会臣服于陛下。”
见刘宏还在犹豫,这时曹节轻声开口。
“陛下,这蔡邕屡屡反驳陛下,让其去幽州教化外族的确最为合适。
而且杨辰有功,提出如此小小要求不好反驳。
见曹节也如此说,刘宏点头看向蔡邕。
“蔡邕,朕令为真番书院院长,协助真番郡守杨辰教化外族!
即刻就去上任,你可愿意?”
蔡邕懵了,但作为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蔡邕说不出反驳的话,只能点头领命。
“微臣领命,请陛下让臣准备两天,带上家眷,再去赴任。”
刘宏摆手不耐烦道:“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