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从石缘走后,林惜缘便一边在店铺帮忙,让自己忙碌起来这样就可以暂时不想念石缘。
你是入了我心之人,见与不见都会想念,都会惦记,都会牵挂。时而思念、时而想念。
但时日一长难免会想念,每当想念的时候便心里念着石缘给你的法决,加上她吃过仙丹,虽然是普通的仙丹,但也对身体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加上本身聪慧,心灵福至,让她也踏上了修行之路。
闲来无事便会回到杨家村把家里打理一二,还请人多盖了几间屋舍,在院子种些花卉,在屋后种些果树,住上些时日。
越来越喜欢此处,更是把林家父母都接来。林家两老也甚是喜欢,长安的店铺便交家里的大郎和二郎管理。
十二月便发生了唐朝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林惜缘便说服两老暂时关闭店铺,在长安被占领前回到杨家村避世。一家人住在一起也能照顾一二,在此前林惜缘便让人在屋后挖了一个地窖用来存放粮食和蔬菜,如今也是派得上用场了。
石缘离开前吩咐林惜缘在发生动乱的时候把阵法打开可以保护杨家村,也让她告知杨大郎村长,毕竟如今石缘也是杨家村的一份子,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相互照拂。
没事时,林惜缘便拿来小凳坐在院前,喝着茶嗑着瓜子,望向远方,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慢慢的大家也都发现林惜缘依然保持着遇见石缘时候的模样,一点都没有变老,林母倒是正常的老去。聊家常时小兰有意无意的把石缘和林惜缘的经历给家里的二老说说,二老也慢慢的接受了石缘。
小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林惜缘便给她相中了村里的一户人家后来嫁了过去,小兰便每天两个家跑。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场叛乱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前后经历了八年,曾鼎盛一时的唐朝在这一期间民不聊生,在这场叛乱中牺牲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安史之乱可以说是耗尽了唐朝所有的国运。叛军所过之处,战乱四起,屠城,杀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战争受伤的永远是平民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诗作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日,一队骑着高头大马的叛军小队约四五十人向着杨家村直径而来,村民发现后立马敲响了村口的大钟,一边跑一边大喊道“官兵来了,官兵来了,官兵来了”,一时,村子里各家各户立马关门躲在屋内。村里的壮丁在杨大郎的组织下拿着农具钉耙镰刀等来到了村口,隐藏起来,随时准备与之拼命,保护家中老小。
“报!!”“前方十里发现一小村庄,是否前往查探?”斥候来报
领头的思考了一会说道“兄弟们一路劳累,此次离长安城不远了,我等必须小心行事,吩咐下去,即刻前往不得有误,一切听我口令,不得生事”
“是”
一时,一行叛军便来到了村口,在踏入的一刹那,景象全部变成雾气,伸手不见五指,此乃如意布置的迷魂阵。进入此阵中便会迷失方向,等入阵者疲惫不堪时便送其出去,当时石缘想着的是不杀人,不伤人,所以未做出杀阵。
村口的村民见大队人马进来后就在原地打转,神色惊慌大为震惊。杨大郎不禁大赞石缘“石兄真乃神人也!”便吩咐众人不可靠近,以防不测。
一刻有余,此队人马便被传送出村外的乱葬岗中,吓得一干叛军心惊胆战慌不择路的逃跑了。
越来越多的人流离失所,被迫逃离家乡,杨家村便收留了许多难民,大家相互帮衬相互照顾,相处也都还融洽,特别是附近的村庄听闻此处可以避开官兵,纷纷前来投靠避难。杨大郎也都一一收留,并妥善安置和管理。此事均为后话。
石缘出山后,回到杨家村见林惜缘坐在院前的摇椅上便从筋斗云跳下,这时林惜缘也看见石缘,“娘子!我回来了!”两人激动的抱在一起许久,屋里的小兰也听到动静小跑着走出来,见了两人抱在一起便开心的向着屋里跑去,边跑边喊道“夫人,石郎君回来了!姑爷回来了!”,林家二老闻声便也走出屋外,喜上眉梢。
林惜缘听着小兰进屋报信也只能依依不舍的离开石缘温暖的怀抱,羞答答的牵着石缘的手往里走“我带你去见我耶耶和阿娘,他们承认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