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带了罢?我爹娘不在意这个的。”
何曾氏没回答她的话,只抬头看了儿媳妇一眼,依旧弯身把这几样礼物全部收拢在竹篓子里面,至于那只鸡,还是装在了鸡笼子里,看来婆婆不打算听从张惜花的建议。
过得一会儿,何生从房里出来了,何曾氏就对儿子道:“你俩早点出门吧,见了你岳丈岳母,好生对待人家。”
何生道:“我省的。”
母子俩的对话,张惜花完全插不进去,既然婆婆愿意给自家做脸,她真没什么意见的,所以就跟着沉默的收拾东西。
何生肩膀上背着背篓,另一只手提着鸡笼子,张惜花抱着自己的包裹,跟在丈夫后面,两人都戴着遮阳的大斗笠,一起出了门。
娘家阳西村与婆家下西村相距大约要走上一个半时辰,只是那条路非常不好走,先是沿着鱼水河走过两个村落,到达渡口,乘了船往山里去,走到不能再撑船的水道处,下了河往山路里面走。
翻过两座小山头,就能到达了。
路程其实真不算远,就是涉及到过河,怕没有船只,要等上一段时间。
所幸,夫妻俩来到时,正好有船只等在那里,问明白了去哪个村落,不只阳西村,还有另外几个村落想要出行,也得搭乘船只。于是这一段路程,就有了专门的摆渡人。
☆、第10章
何生夫妻两个成年人,一人交了两文钱,船家又等来了两男一女,凑合了五个人,这才摆开架势划船。
张惜花坐船习惯了,并不为船的颠簸而感觉不适,她望了一眼身旁的丈夫,见何生微微皱着眉头,身上背篓已经取下来,船颠簸时,人失去平衡就容易晃动的胃不舒服,于是她无声的挨紧丈夫的身体,一只手攀附着他的胳膊肘。
何生身子一僵,倒是没有反对妻子的靠近。
这样如胶似漆的姿势,同船的妇女见了,笑着打趣道:“大妹子,你俩这是去哪个村哟?看这架势是回娘家吧?成亲多少日子了?”
对方明显是在找自己搭讪,不理会也太失礼了,张惜花只好低声答道:“往我娘家阳西村去。”
那妇女笑了,道:“哟,你是阳西村的姑娘啊?是哪一家的?我堂侄女嫁了你们村里一户叫唐得兴的汉子。”
张惜花道:“德兴哥房子与我家相隔了几户而已,倒是相熟。我家是张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