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阿牛!你果然回来了!" 李不凡的父亲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兴奋与喜悦。只见他肩膀上扛着一把沉甸甸的锄头,正快步迎上来,尽管距离尚远,但他一眼便认出了李不凡。
李父一边高声呼喊着李不凡的名字,一边用力挥舞着手,那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在田间回荡不息。
而此时,刘邦等人也纷纷从李不凡父亲的身后冲出,他们的脚步轻快而急切。
从他们沾满泥土的鞋子和湿漉漉的裤腿来看,可以推测出这些家伙刚刚也下地帮助过李不凡的父亲干农活。
"父亲,我离开的这一年辛苦您了!" 李不凡满含歉意地说道,并从父亲那粗糙且布满老茧的手中接过锄头。
李父看着眼前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但还是摇了摇头说:"不辛苦,不辛苦,只是今天事情确实多了些,不过,幸好有刘亭长他们帮忙,要不然以我一己之力,怕是要干到天黑都难以完成啊。"
听到这里,李不凡心中不禁对这位刘亭长生出几分感激之情。
同时,他也越发好奇刘邦究竟想要拜托自己做何事,竟然不惜亲自带领手下人前来协助自家劳作?
正当李不凡暗自思忖之际,李不凡的父亲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轻声笑道:"儿啊,莫要胡乱猜测,刘亭长为人正直善良,此番相助也是出于好心。咱们受人恩惠,当涌泉相报才是。"
李不凡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不过,在他内心深处却始终觉得此事定有蹊跷,毕竟,以刘邦的性格,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刘邦原本在村口的时候就打算告诉李不凡自己的目的,没想到李不凡袍得太快他没能来得及说,如今他好不容易才讨好了李父,能与李不凡谈上话,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于是他神秘兮兮地将李不凡拉到一旁,低声问道:“阿牛,你可知天下将乱?”
李不凡想起那日与吕雉车队进沛县时,守城的统领提起过叛军之事,于是点了点头道:“此事,我略有耳闻。”
刘邦接着说道:“当今秦皇昏庸无道,百姓穷困潦倒,苦不堪言,如今天下英雄纷纷揭竿而起,我知兄弟你修仙归来,本事滔天,所以想邀兄弟你一同起义共图天下大业!”
李不凡可没有刘邦这般的宏图大志,他只想好好修行,尽快突破以为赵二狗报仇。
此刻,他仅存于尘世中的欲望便是希望自己的双亲不再过着如此清苦艰辛的日子,能过上安闲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
只是他曾答应过刘邦要报答他的赠玉之恩,此刻刘邦既以袒露心声要他入伙,他想要拒绝却难以启齿。
犹豫间,刘邦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李不凡,继续说道:“阿牛兄弟啊,你是否还记得曾经对哥哥许下的诺言呢?”
李不凡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并未忘却。
要知道,如果不是因为心中一直铭记着那份承诺,此刻的他又怎会如此纠结、犹豫不决呢?
紧接着,他定了定神,声音低沉但却充满力量地道:“当然记得,当日刘邦大哥将祖传玉佩慷慨相赠于我之时,我曾亲口许诺,必将知恩图报,点滴恩情必以泉涌相还!”
听到这番话,刘邦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他情不自禁地用力拍了拍李不凡的肩膀,豪爽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好啊!真不愧是我刘邦看中的人!”
紧接着,他慢慢敛起笑容,表情变得庄重肃穆,语重心长地对李不凡说:“现在,兄长我已别无他求,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能和我携手共进,一起发兵征讨秦王的残暴统治,齐心协力筹划宏伟蓝图!”
话音刚落,他便紧紧握住了李不凡的手,眼眸中流露出对光辉前景满心憧憬的神采。
然而,李不凡并没有回应刘邦热烈的期盼,而是缓缓拨开对方紧握的双手,语气沉稳地回答道:“刘邦大哥,举义起事可不是一件小事,如果稍有差池就会祸及家族亲友。如此关键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必须回家仔细思量权衡才行。虽然我李不凡现在已经踏上修仙之路,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我的双亲含辛茹苦养育我成人,实在不忍心因我一时冲动做出的错误抉择而牵累到他们。”
刘邦心里很清楚,要想拉拢现在的李不凡加入自己的队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他也知道一个重要的消息:两天后,周财主将为他的孙子在村子里举行一场盛大的满月酒。
到那时,全村的人都会前来参加这场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