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的农人,还有府兵也多有逃跑的,毕竟,杨广还想着要再次征讨高丽呢,又要征召民夫府兵去打仗,这样竭泽而渔,损耗民力,谁受得了呢!
尤其因为原本被征召的人几乎没几个回来的,大家自然以为这一去就是凶多吉少,哪里还肯送死,尤其这边附近算是冲积平原,多的是河道,却没有什么大型的山脉,想躲起来都没地方躲去,万一被搜捕出来,那才叫倒霉,因此,这边之所以多有义军,往往能够一呼百应,便是这个缘故了,大家都觉得参加义军,推翻大隋才有他们的活路。
这年头南方除了少部分地方之外,其实并不算繁华,会稽算是大郡了,人口也不过十万左右,毕竟,这会儿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还在北方,南方在很多北方人眼里,那还是穷山恶水之地,这时候的确也是这样,南方这边多水田,这年头水稻并不普及,南北方种的做最多的作物还是粟麦,产量也不是很高,不比关中,沃野千里,粟麦大熟,人口繁衍,这才是关中真正大兴的奥妙所在。
会稽城门口这会儿对进出人员盘查很是严厉,城门旁边的城墙上贴着好几排的通缉令,说实话,上面的人样子都很抽象,要不是旁边有简单的文字描述,比如说身高多少,年龄多少什么的,那些通缉画像差不多都是一个样。
裴宣走到门口,几个守门的城卫上下打量了一番,见裴宣年纪并不大,不过是少年,穿着一身七八成新的月白色道袍,几个人对视一眼,都有些警惕之色,虽说裴宣跟那些被通缉的人扯不上半点干系,但是谁让朱燮是道门出身呢,起事之后,也有不少道门之人加入其中,因此,这会儿对道士盘查得格外严厉。
裴宣脾气再好,也受不住那边反反复复盘问了,正打算将杨广当时赐下的银鱼袋拿出来,却听见一边有人叫他:“阿宣,你怎么到会稽来了?”
裴宣听声音觉得耳熟,抬头一看,竟然是张玉书,张玉书看起来成熟了许多,这些日子以来,大概东奔西走很是辛苦,也没有太多时间打理仪容,下巴上生出了淡青色的胡茬,身上穿着鱼鳞铁甲,颜色也显得有些暗淡,他带了几个亲兵,挎着腰间的长刀,往这边走过来,脸上带着一点惊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