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边显得很憔悴的陈哲,叹了口气,心里下定了决心,哪怕回头去求陈瑾,总不能让陈哲跟着受委屈。
陈哲从小娇生惯养长大,什么时候过过这样的日子,遇到这样的事情,他烦躁地抓了抓油腻腻的已经打结了的头发,下意识地看了看墙上原本挂日历的地方,哪儿如今只有些被烟火熏黑的痕迹,原来的日历已经引了火,这会儿他连日子都搞不清楚了,他心中叹了口气,这样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第24章
烦躁的不仅是城里的人,陈瑾他们的老家处于长江中下游,自古以来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带,虽说算得上是鱼米之乡,不过也是有名的人多地少。一般的人家能有个四五亩地就了不得了,何况如今大批的外地人跑到这里来投资什么蔬菜种植、山羊奶牛养殖、什么生态葡萄园……那时候因为农村里面壮劳力多半都出门打工去了,留下的多半是年纪比较大的,哪怕现在六七十岁的人还比较精神呢,也种不了那么多的地,因此,自然顺水推舟地转包给了那些外地人。
这么一来,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般自家种的粮食,也就将将够自家人吃的,能多出来的也有限得很。可是今年却不一样了,没有菜,自然主食消耗得更多,各家粮食都算不上多了。而且虽说有什么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可是今年这雪已经成了灾,气候实在太异常,大家都做了地里的麦子颗粒无收的准备,要等到种水稻,还得再等三四个月,等到收获,又要等到下半年。这样一来,下一年的粮食就成了问题。
到了这个时候,什么信用已经不在人们的眼里了,他们如今只想着收回自家的地,等到天气暖和起来,补种点山芋土豆什么的,才能不至于挨饿。
当然,明面上自然不会这么说,大家开始讨论起占地补偿金的问题。这里面的问题大家其实都清楚,只是以前嘛,一来照顾不过来,二来,人们对于有钱有权的人,总是存在着一些畏惧心理的,村里面谈了条件,下了通知,除非是那种刺头,否则谁也不会跟村干部对着干。不过人都要饿死了,何况,到了这种时候,村干部又怎么样,芝麻大的官,还能不顾一村的人的生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