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所参之事你先不必惊慌,这件事蹊跷的很,恐怕是福不是祸。”李守中见贾珠眉头深锁,知道他必定是为被御史参奏一事焦急。
“请岳父大人明示。”贾珠一愣,连忙问道。
“历来这状元榜眼探花被参奏的不少,可这二甲的一个十一名居然还有御史关注,这难道还不反常吗?”李守中微捻胡须笑道。
贾珠一愣,对啊,他光顾着着急了,竟没有仔细斟酌这件事。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可他这只鸟却连头等林子都没进去,怎么会这么倒霉?
“再者说妄议朝政,这话听起来骇人,却是无凭无据,就算那赵申乔参奏戴名世,还有一本《南山集》为证,他沈九图有何证据?”想来严肃的李守中难得露出了讥讽的冷笑。
贾珠一听,心里面顿时敞亮了,可他还是有一点不明白:“我和这沈九图素未谋面,更无恩怨,他为何要污蔑我?”
“这其中的缘由,恐怕只有沈九图自己才知道了!”这也是李守中想不通的地方。
此时贾珠早已心神安定,又向李守中提起了保和殿点翰林的事儿,李守中让他切不可急躁,依旧稳妥为上。
贾珠点头应下之后便起身告辞回府,到贾母房中请安,此时王夫人也已经回来了,面色依旧焦急,见贾珠进来,王夫人开口道:“珠儿,你舅舅今日还未回府,等明儿一早我带你去你舅舅那儿再说此事。”
贾珠一笑,将岳父所说向贾母和王夫人捡关键的说了一遍,贾母和王夫人一听,心里也安稳了许多,王夫人看向儿媳妇李纨的脸色更加柔和了几分,李纨也是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
第二天,王夫人寻了个错处,将贾珠房里的一个通房丫头调去了灶上。
而事情果然如李守中所料,康熙见了这份弹劾的折子,脸上的表情立刻就变了,立即召沈九图到乾清宫问话。
沈九图到了殿下还没说话,康熙扬手便把这折子摔到了沈九图面前,冷哼一声说道:“沈九图,你好大的胆子!朕看居心叵测的人是你才对!”
贾珠的卷子可是让康熙记忆犹新,那份沉稳劲儿让康熙喜欢的不得了,此时见了折子心里本来就不悦,转念一想,这殿试士子聚集京城,其中颇有才气的他都听说过,这贾珠却并不在其中,若不是他曾经调查过贾政,根本就不会对贾珠这个名字有印象,这御史怎么会盯上贾珠?
这一联想到贾政,康熙立刻想到了弘皙身上,进而想到了太子,阴谋论一旦扩大,康熙立刻就觉得,是御史在针对太子说事儿!
好啊,是不是见朕去养病,命太子监国,有些人心里面不满要杀鸡儆猴啊?好大的胆子!
康熙越想越是这么回事,劈头盖脸就把沈九图一顿痛骂,沈九图一听连太子都牵扯进来了,当时就傻眼了。
他真是冤枉啊!到了此时,沈九图也顾不得其他,一股脑的把事情的始末全都讲了出来。
原来,这沈九图与吏部侍郎刘琇私交甚好,刘琇的儿子刘田炳是个心高气傲颇有才情的主儿,这一次殿试之后便放出了风声,说此次的状元非他莫属。
这刘琇心知儿子的秉性,唯恐这一次马前失蹄,便花钱打点到了宫中的一位公公,偷偷看一眼万岁爷有没有中意的三甲人选,偏巧那一日,康熙看了贾珠的卷子甚为欣喜,便抽了出来放在旁边,正压在了刘田炳卷子的上面,被那日整理宫殿的小太监看到了,便报告给了这位公公。
刘琇一听,便急了,以为这名不见经传的贾珠是康熙属意的状元,立刻找上了沈九图商量对策,此时戴名世一案正轰动京师,这戴名世也是被御史一本参倒的,因此沈九图也想效仿赵申乔参倒戴名世,于是特意在放榜的前一日递上了折子。
沈九图原本想着让康熙见到折子恼怒贾珠,撤了他的名次,这样一来刘田炳便一举成了状元!
谁曾想康熙刚回到宫中,与众大臣商讨国事占用了更多的时间,便把御史弹劾的折子留到了最后才看,当康熙看到折子的时候,进士的名次早就出来了。贾珠居然是二甲的十一名,沈九图当时就知道事情不好,可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以为康熙爱才心重,只夺了贾珠的名次,把他贬到了二甲。
可这丝侥幸,在此刻完全化为乌有。
康熙听完了沈九图的解释,鼻子差点儿都气歪了,当天下午,康熙杖弊了一名管事太监,三名小太监,吏部侍郎刘琇、左都御史沈九图革职着刑部审理,刘田炳恃才傲物行为不端革去榜眼,钦点贾珠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头甲二名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