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就是前人所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吧!
贾政不知道,此时的弘皙,也独坐在贝勒府自己的房间中,双手抚摸着那同心结,眼底有着和他同样的温柔。
弘皙也是强忍着想要见贾政的念头,眼下翰林院编修戴名世的案子已经开审,因为他曾经在江南听过江南民间对件事的关注看法,因此康熙特地着他去刑部听审,刑部和大理寺原本也在揣摩着圣意审案子,见弘皙来,也都旁敲侧击的问着。
弘皙隐晦的说了些,这些人精哪还有不明白的,因此戴名世案子,案发的时候轰轰烈烈牵连的人员甚多,可到最终定案,却是雷声大雨小。
最后以证据不足颇有偏颇为由,仅仅是罚戴名世恃才旷物不分尊卑,格他的职,干涉案人员也都免罪,只罚些银钱。
待到三月康熙万寿节的时候,戴名世又复起用,经此一事,戴名世也学会什么叫低调,虽然依然不屑唯唯诺诺,却和往日里的高傲截然不同——任谁在刑部大牢里关那么久,也学会儿装孙子。
而贾珠那件案子的涉案人员也因为万寿节大赦下的时候被免重罪,被流放去宁古塔的御史沈九图家被赦可回关中,刘琇父子也被从牢中放出来,康熙特开恩恢复刘家儿子的秀才身份,准许他参加科举。
翰林院也忙活着给康熙写贺寿的文章诗词,要是谁的被皇上看中,可就是平步青云啊,大家都卯足劲儿挖空心思做文章,待文章都交上去,大家都眼巴巴的盼望着自己能屏中中选,日,康熙身边的太监到翰林院传旨,召熊时、黑硕礼、贾珠南书房觐见。
大家看三人的眼神都是羡慕嫉妒恨呐,明摆着,三位的文章得万岁爷的青眼,前两位还好些,尤其是贾珠,当年他从二甲跃成榜眼,如今才进翰林院多久啊,就又有份殊荣,翰林院的同僚们的眼神跟刀子似的直往贾珠身上戳。
贾珠自己也没想到,他文章做的如何他自己是清楚的,种需要文采的祝寿文向不是他的强项,这次他那文章与其是祝寿文,还不如是借着祝寿文的壳子的奏章差不多。
原来贾政从扬州回来之后,心里惦记着林家在祖籍置办田产的事,便找贾珠过来问些,贾珠听也是茫然,如今贾家原籍虽然在金陵,可金陵那边早就没有田产,家庙和家学都在京城,是后来置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