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正气恼着呢,一听陈保林这话连忙开口说道:“对,对,我一切都不知情,都是他干的!”
贾政瞅着下面热闹的场面,又看了眼嵩祝越来越黑的表情,心里面有了谱,看来,这嵩祝是不想给甄家和金家的面子了。
果然,只见那金龄山和陈保林话音刚落,嵩祝就命人把陈保林压下大牢,而后对金龄山说道:“既然你声称自己名正言顺,这也好办,一个月后举行岁试,如果到时候你交上卷子,你是不是冤枉的,自然就知晓了!”
一堂审下来,陈保林的诬告是坐实了,被剥去了资格,留待之后定罪暂时关押在牢中,徐升系冤枉,恢复了癝生的资格,重新穿回蓝衣,金龄山留待岁试之后再行审问,暂且发放还家,不过为了防止他逃跑,嵩祝派了自己带来的两个侍卫守在了金家。
嵩祝这不给面子的做法着实惹怒了甄家和金家,可嵩祝和贾政不一样,嵩祝是满人,赫舍里氏,满洲大姓之一,也是世袭的官位,之后一步步走到了大学士的位子,甄家想要和他叫板,还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了。
贾政此时看的有些明白,这嵩祝恐怕和甄家真是毫无关系,那么,贾政心里面只剩下一个疑问,这嵩祝明面上是学政,可是做官的都知道,一方学政等于一个隐形的钦差,究竟嵩祝到苏州,只是为了选拔乡试的生员,还是另有其他康熙的旨意。
更详细一些,究竟他一进城就把矛头指向了和甄家有千丝万缕的金家,究竟真是为了那拦轿喊冤的老妇人和那封联名的保书,还是说,他早就把目标锁定了甄家?这其中,康熙有没有在其中做过什么,如果真的是康熙的意思,那么康熙对甄家的态度又是什么,这是贾政必须要弄清楚的。
可是,人家嵩祝可是带了自己的亲信来,十几个满洲勇士铜墙铁壁一般,自己手头就这么几个人,贾敏的两个和贾蔷是绝对信得过的,那个师爷态度暧昧还需要再观察一番,可即使他也是可以信任的,就凭这四个人他去查嵩祝?这不明显是以卵击石吗?可是他又不能不有所动作……就在贾政进退两难的时候,贾珠的回信给他拨开了云雾。
前任苏州知府于进,康熙三十一年进士一甲,四十五年迁礼部员外郎,四十八年迁礼部右侍郎……这些履历看上去平淡无奇,可是配合着贾珠后面的话看,就能看出些不同寻常的味道来了,贾珠比贾政消息灵敏的多,他是知道是谁被点了苏州学政,因此贾政虽然没有交代,他却已经把嵩祝的生平也给附在了上头,康熙四十八年,嵩祝恰好是礼部尚书,并且贾珠在这里注上了一句:私交甚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