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都是在家里读书,对家门外的事甚少了解,再聪慧过人也到底有限,古人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自有其道理,贾珠从前只是听贾蓉谈论起书本的学问,心里觉得这孩子聪慧过人,可如今因为涉及到这次的科举,谈论到民生疾苦之时,贾蓉就显得言语苍白了。
而这一点上,贾琏虽然读书不如贾蓉,对于市井百态却比贾琏强的多得多,贾琏可是打小就跟长在铺子里似的,见过的人经过的事可谓不少,贾珠看到这点,想着离大比之期正经还有不少的时日,便对赵宁川说道:“我看蓉儿这书念得已经是倒背如流,如今欠缺的倒不是书本上的东西,不如让他这几个月不要再拘在府里读书,去链儿的铺子也好,到我的酒楼也罢,出去见一见民间百态,于他这次的大比大有好处。”
赵宁川瞧了贾珠一眼,点了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既这么着我就和他说说,不过这孩子心里有自己的主意,能不能说得动还要看他自己。”
贾珠点头,第二天贾蓉就亲自找到了贾珠,身边还带着贾蔷。
“叔叔,昨日赵先生和我说了让我最好能出去见见世面,我想着倒也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一个人孤单得很,想找蔷儿陪我一道去,我们两个去叔叔你的醉云楼帮帮忙,你看如何?”贾蓉不但自己要去,还拉上了贾蔷。
贾珠看了看贾蔷,他和贾蔷并不熟悉,贾蔷在贾珠面前也颇为拘束,恭恭敬敬的站在那儿,小脸崩得紧紧的。
“你们到醉云楼帮忙自然没问题,只是我得先问问你们两个都想干什么?”贾蔷应该还好些,贾珠知道他现在也在宁国府里帮忙做一些事,应该比从来不伸手这种庶务的贾蓉要好得多。
贾蓉倒也不客气,对贾珠做了个揖笑道:“叔叔觉得我收银子记账怎么样,蔷儿会这个,我们两个一起,他教我,我来写,就这手字我就敢说没有哪个账房先生比我好。”
贾珠一想倒是也可以,毕竟厨房是决不能插手的,伙计的工作太辛苦,后面醉云班因为国丧的原因已经停了,不然让他们到后面的戏班子里帮帮忙倒是清闲。
贾蓉和贾蔷哥俩去醉云楼帮忙,贾蓉还真是见识了不少,不提见过的人和事,酒楼不忙的时候和伙计们谈天也知道了不少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