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就成,到时,抹个零头,收大家一个一百四,没有做亏心生意吧。”
人群中哗然。
猪过千,牛过万,番薯一斤能卖一块钱?
会有这种时候?
在猪肉一斤一块二,牛肉一斤两块五,番薯一斤一毛,丰收时候贱卖,只得个七八分一斤时候,这话就像天方夜谭一样。
“一百四——”人群中,有人抽冷气,有人倒嘬牙花。
偏偏人还不能说他贵,人白赊的,赊期也不定,要真番薯一斤一块,这一百四——哎,洒洒雨的事啦,小意思!
小江哥气沉丹田,声音自带喇叭效果,远远的,潘三金都听了个正着。
他颇为意动,“盘盘,你说,这番薯真能卖一斤一块?”
要当真这样,那是怎样的一场富贵啊。
地里冒金疙瘩喽!
潘垚:……
“哪才一块钱,一斤打底3块起。”
什么烟薯蜜薯紫薯,那还得更贵!
……
第156
因为白赊的锅, 白赊的刀具,凤凰洲忠关街这一处热闹极了。
人都爱凑热闹,这是天性。
很快, 人越聚越多。
“赊刀人啊,倒是好久不见了。”这时, 人群中有一道颇为老迈的声音传来。
在一群怀疑真假, 犹豫赊不赊的交谈声中,这一道声音不是很扎耳, 莫名的,潘垚却注意到了。
她拂了拂面前的一簇绿叶,探头看去。
只见说话的是个耄耋老太,她花白稀疏的发用黑夹子往后别了别,穿一身土蓝色的老式布衣, 黑色裤子,踩着黑面的布鞋。
这会儿, 她正背着手瞧这自称姓江的两兄弟。
好一会儿, 老太老花的眼睛闪了闪,摇了摇头, 带着股怅惘遗憾, 又隐隐有着几分的自嘲。
“时易世变, 赊刀一脉竟真做起了生意。”
“大江哥。”不单单潘垚瞧到了老太, 站得高,看得也远, 还看得细,小江哥也注意到了这老太。
他低声唤了一声大江哥,冲他使了个眼神。
大江看了过去,微微皱了皱眉, 下一刻,他热情地招呼道。
“婆婆,要不要赊一把剪子?好用着嘞,我们哥俩自个儿磨的,每一把都锋利,杀鸡杀鸭,都好使!”
“是朱阿婆,今儿怎么有空逛市集了?”人群中有人认出了老太,有些意外。
……
“今儿的市集真是热闹,朱阿婆竟然也出来了。”树荫底下,有人来到潘三金的板车前挑西瓜,见老板探头瞧那边,跟着也瞧了一眼,笑着道。
“朱阿婆怎么了?”潘三金不解,人出来逛市集,这不是很正常的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