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浮生多么的希望自己会算错,因为在他的历史记忆里,历史上的己巳流年,在明朝期间发生过两次巨大的灾难。通常天干与地支同五行的一气流年,或者天干地支相生的流年都会发生巨大的历史事件,影响深远。2种情况都是有一种五行的能量太过旺盛,也叫专旺。会导致两极分化的情况。好的情况会更好,坏的情况会更坏,会有一个叠buff的加速效应。又比如,2020年是庚子流年,想必那年发生的事情,无论现代的任何人,都难以从记忆里磨灭。庚子,庚为阳金,主肃杀。子水为阳水,主变动传播(大范围,子水是江湖河海之水)。庚子流年,天干地支相生,原本庚金的力量转移到了子水,其导致了原本范围相对不广的子水,变得泛滥成灾。因此,携带着肃杀之气的子水,对现代的整个世界进行了一波无差别的AOE.
第一次己巳之变。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明英宗第四次北伐时,明朝军队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10公里)败于西部蒙古民族瓦剌军队的事变,又称土木之变或己巳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英宗好大喜功,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亲征,在土木堡与也先部队交战。明朝军队指挥混乱,主动出击后又班师,受到蒙古军队夹击大败,王振被杀。
土木之变是明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对明朝政局和北元诸部势力的消长均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土木之变后围绕迎复英宗与瓦剌送还,出现了一系列军事冲突、使臣交涉的事件。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英宗终于南归,结束“北狩”生活,这既是明朝中央权力转移、朝臣经世思想的变更的过程,也是瓦剌内部矛盾显现、经济依赖明朝供给的反映。英宗南归后,景泰、天顺年间,明朝内部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对蒙古的政策上也以“土木之变”为鉴,趋于保守。
另外一次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汗皇太极大举入塞,绕过袁崇焕在蓟州的防线,直逼北京城下,是为己巳之变。袁崇焕在北京广渠门、左安门击退后金军,随后被崇祯帝逮捕下狱。袁崇焕于次年被杀。
"还是得做好一手准备,备粮食,备水,备药,备物资。得把附近的地方保护起来!其他的地方,我管不着。至少要有自保之力!" 浮生叹息了一口气,在黑夜中仰望天空,星星点点的光芒穿透了浓密的黑暗。
午夜钟声敲响……鸿均11年!赖浮生,24岁!
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