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大的,直接决定着现在曹军的作战心态。
双方,死的太惨烈。袁军前后折损了十三四万,曹军最少也是五万人,这还是曹操中军主力的估算,没有计算各路偏军的折损。他一直怀疑投降的袁军被尽数坑杀,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战斗期间,曹军折损太过于惨烈。曹军在记录各种战争时,他们的斩获数据往往是能模糊就模糊;而折损,更是会被朦胧处理。例如杀降,如果真相是曹军损失惨烈,曹军吏士怨气冲天,曹操无法控制,只能配合军队进行有组织的杀降。如果真相是这样,那么必须掩盖,缺粮就成了一個很合理的理由。既能掩饰官渡期间的惨烈伤亡;也能掩饰曹军失控这个巨大问题。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掩饰内部惨烈伤亡,对外能保持威慑力,对内能压制矛盾爆发。矛盾不爆发,那就不算矛盾。军队失控这个问题同样严重,是必须要掩盖的。曹操足够坏,但不蠢,难道不清楚降军意味着什么?这是快速取得河北的钥匙!所以真实情况就是曹操无能为力,有可能是曹操无法控制曹军的报复,也有可能是曹军上下没有信心镇压、收编降军,只能默认杀降发生。或许那时候的曹军格外虚弱,反而是一举杀降八万,镇住了内外无数人。所以曹军前年没有什么大动作,想去捏很软的荆州刘表,结果袁绍主动发动仓亭之战,迫使曹军主力向北。袁绍败的那么惨还敢主动进攻,也说明袁绍认为自己依旧有赢的机会,意味着曹军没能恢复。曹军去年先是挖睢阳渠,再进围黎阳,都是采用了一种比较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战法,而不是牺牲兵力去强攻!这说明,从官渡到现在,曹操中军主力元气始终没有恢复,对于野战依旧存有畏惧、抵触情绪!所以黎阳之战时,自己传授给袁尚的战术颇有针对性,所以才能赢得那么利索,曹军也撤的干净利索。这么一算,曹操其实跟自己一样,生怕侧翼、支线战场垮塌,以至于影响全局的士气。河岸边,黑熊沉眉思索,自觉地已经看穿了曹军虚实。如果没有朝廷大义,没有了自带干粮的青州兵,以及错役制奴役的士户,那现在的曹军早就反噬灭曹操三族了。所以,真的不能再重拳出击了。再打下去,曹操手里那两三万中军老兵队伍被打崩,曹军的精气神就彻底散了。曹操最大的短板也在这里,从讨董到现在,曹操的中军伤亡过于惨烈。沉淀几年培养一批精干的基层军吏,结果一战报废个七七八八;再招人培养,又被打个七七八八。到现在,曹军中军依旧没有走出官渡一役的伤亡阴影!黑熊思索之际,张绣不敢叨扰。张绣也是没想到,曹操中军的态度会这样的软弱。(本章完)(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