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鹅的三国 > 第632章 仕途艰难

第632章 仕途艰难

第632章仕途艰难

年关守岁之际,长安大学人烟更为密集。

附近县民或百户所以车辆运来许多器物,摆摊销售。

也就只有年前五天,这五天内可以免税摆摊,不需要去市场售卖。

腊月二十七日,五日大集最后一日。

临时落脚在长安大学的杨俊与袁涣出游,杨俊抓着一把新铸五铢钱行走在一处小集市。

这里摆摊车辆前后相连,井然有序,犹如营垒一样。

十几个售卖快餐的车辆围在一起,构成了餐饮区。

他们售卖的以汤食热餐为主,杨俊仿佛回到了少年漫游雒阳杂市一样。

引着袁涣在一处边角摊位落座,摸出一枚当十五铢钱递给摊贩:“两碗鱼汤,多放豆腐,不要饼。”

“客官且坐。”

摆摊的是个百户所的军士,没有穿戴铠甲、军服,但穿着防护严实又裁剪修身的皮大衣。

寻常人家的皮大衣,那里舍得裁剪

只有远征匈奴、鲜卑或参与幽冀战争的吏士不缺御寒皮衣,出于战斗、行军考虑,会裁剪皮衣。

锅里是现成的豆腐鱼汤,杨俊没有要饼,摊贩就往碗里多舀了三四块豆腐。

端碗上前递上,还找给杨俊两枚五铢钱。

杨俊取出手绢擦拭筷子,才对左右观望的袁涣说:“曜卿兄,大司马体恤民情,我等也得了方便,不知这小集是谁提议的”

袁涣则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筷子,搅了搅陶碗菜汤:“不曾知晓。”

小口咬豆腐,袁涣才说:“今年若无变故,这恐怕会成为定制。若是以后每月能有三日小集,学城生活更显安乐丰足。”

杨俊端碗饮一口热汤,低声:“我听说是餐厅有人用腐烂陈粮,吃病了些人,大司马闻之后震怒。”

“真有此事”

袁涣惊异,对此杨俊只是笑笑:“公久处高位,自不会经历微末之事。”

袁涣也不否认,反正他日常生活中去各处食堂打饭,也不会吃到发霉、不新鲜的食材。

转而就说:“关中大治,储粮丰足,以至于有朽坏之米粟,真乃大司马功绩也。”

“曜卿兄如何断定这朽坏是陈粮,而非仓吏储放失当”

杨俊挑着刺,端碗细细品尝这种奶白色鱼汤,也只有这些百户所官派摊位才有足够的菜籽油,煎炸一锅河鱼,再浇入热汤,将煎鱼烹煮成碎泥。

捞去鱼骨后,才能有这种鲜美鱼汤。

各县来的摊贩,生意远不如百户所的官派摊贩。

鱼汤喝完,混了生姜,两个人暖融融的,步行返回兖州会馆。

途径一处治安堡垒,就见堡垒前几十个人正围着火炉推拉风箱,一个小型冶铁炉炉口喷涌半丈炽热火光。

临时借调来的铁匠穿戴铠甲,佩戴全覆式皮盔,也戴着厚厚手套。

周围人退散后,几个铁匠与学徒舀出铁水,拍打铁。

天色尚早,所以看不出震撼。

也只有这些铁匠才知道黑夜里,拍打的铁有多么的绚丽。

兖州会馆,杨俊领着幕府千石俸禄,临时住在这里已经是给足了兖州人面子。

所以临时安排的屋舍不仅宽阔,供热更是不留余力。杨俊脱了大氅,还是觉得有些热。

留在屋舍内的随员、门生都在外厅翻阅、检查带来的文书;若有错别字或疏漏,现在还来得及修补。

内室,杨俊与袁涣饮茶。

袁涣就说:“今番大司马相征,还要请托季才为我美言一二。”

“曜卿兄说笑了。”

杨俊不认为袁涣是真的想出仕,就说:“若是大司马询问涉及曜卿兄,我自会提及。我也想不明白,路粹这竖子怎么就惹出这么大的祸患。”

他不是兖州人,是河内人,却是陈留名士边让的弟子。

本就抗拒曹操治下的仕途,脱离的十分果断,现在他虽然吃着千石俸禄,可身后已经挂了一串人。

他最大功勋,就是提议并亲自操刀促成了张绣反戈一事。

张绣能从曹军集群裹着军队反戈……张绣不具备这个人脉,正是杨俊穿针引线,一番安排,才制造了机会。

与张绣对比,张辽出走就损失很大,只率领本部兵马出走,没有裹挟麾下配属的错役兵。

另一个有名的反戈、易帜的将军是徐晃,被派到益州维持驻军军纪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