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古今之战
蓝田大营,时隔数年,再次填满。
虞翻来到塬上时,远远就见蓝田大营上空云气聚而不散,那是生活引发的烟尘。
迁走孙坚、孙策的陵墓后,周瑜立刻动手打黄祖。
也是同时,黑熊开始重编青华卫士。
目前一共十一营,明年春季再选一批,就补足十二营之数。
因此这次主要选的是前五营,以及少部分第六、七营优秀卫士,一共一万八千人聚于蓝田大营。
青华卫士内部不设百人队,都是五十人一队。
主要是考虑到少年的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但讲课的时候,都是二三百人集中听讲。
目前资历最深的甲子营已服役五年,军阶最高的已达到中尉军阶。
想要维持一个小学的运转,最少需要三个人,考虑到各种因素,这个小学配备五个人就比较合适。
五个青华卫士,再从本地选两个老士人;就算青华卫士缺乏经验,也不会被本地士人拿捏死。
一万八千人里,能派出去的只有一万五千人。
看着很多,也就能组建三千个小学。
基本上每乡一个,每个百户所也分配一个。
小县需要八个,较大的县需要十三个,最大的那种县也就二十个。
平均每个县十个,也就能分配三百多个县。
大致能满足三辅、汉中、南乡、弘农、河东、太原、西河、上、安定、天水、陇西。
明后两年就充实巴郡、蜀郡、广汉郡,益州富庶,元气未伤。
不抓紧时间充实,本地人就会自己建立小学。
铺设小学,才能大范围禁绝私学。
你想讲私学,就来长安,挂靠一个学馆,你当众来讲。
当虞翻来蓝田大营时,营内青华卫士并未训练,而是协助印刷、装订教材。
教材成本太高了,基本上是黑熊自己垫钱在搞。
所以也不可能发下去,或人手一本,基本上是三个人一本,讲师一本。
这只是一年级、二年级的教材,内容相对较少,印刷需要的纸张不是很多。
初步印刷也就十万册,大约十六开的语文、数学各一册;需要消耗完整十五张纸。
总共需要一百五十万张纸……庞大的需求面前,黑熊也只能放弃纸张质量方面的要求。
只要能使用三五年,坏就坏了。
就连寄宿学校,他也只能放弃,这个成本太高了。
除非给官吏子弟设置寄宿学校,否则照顾孩子的女仆,就是一笔额外开支。
他亲自巡查印刷、装订工作,整个营地内弥漫着油墨加热后的气味。
哪有什么墨香,为了压缩成本增加效率,油墨是炭场的副产品。
又混合了油脂、筋胶,才使得油墨印刷后泡水不散。
到了现在这一步,黑熊也不再隐瞒什么,就在印刷木棚下接见虞翻。
虞翻跟着卫士越往里面走,越是心惊。
他这辈子没见过堆积如山的纸张,更没见过一册册打捆装箱的书籍。
一些棚下,堆积的书册如似墙垛。
他不由想到龙骨文与河内竹简,若是翻译后,经过整编,也这样印刷,再发行天下。
古文经、今文经各派将被打的全军覆没!
他实在是没想过,书籍能这么多,以至于让他生出了廉价的错觉。
他虞家五世治易,本就有底蕴,学习易经的难度不高;学有所成,也有相关底蕴去与其他家族交涉时,依旧没少看脸色。
正是一代代人孜孜不倦的求教、钻研,才能集合各家之长,成就自家的虞氏易。他不敢想象,若是自家虞氏易经过刊印,每个县都送几册,让士人誊抄、学习……
心情澎湃,他也不由脚步轻快起来。
长棚内,傀儡道兵有序印刷、裁剪、分类,再汇聚散页成册,连带靛蓝封皮一起。
一份聚齐,就交给一名排队等候的青华卫士,由对方亲手打孔,以丝线装订。
一些装订质量较差的教材,已经分发下去,由青华卫士研究、学习。
每日这里能装订七八万册,黑熊很享受现在的状态。
与青华卫士在一起,他才能真正放松下来,仿佛自己真的是个年轻人。
长棚之外的小木棚里,黑熊与虞翻落座,这里烧着一座生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