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不变的规律——盛夏总是伴随着离别而来。烈日炎炎下,仿佛一切都被炙烤得失去生机,但人们心中那份对未来的憧憬却愈发炽热。
在这样一个酷热难耐的午后,杨姐顶着满头大汗走进了照相馆。当她走到春梅面前时,两人默默对视了一会儿,然后杨姐缓缓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春梅。
春梅知道这或许是海洋的最后一封信时,心情异常沉重。带着些许期待与紧张,缓缓地展开了信封。然而,里面却只有一个简单而具体的时间——那是海洋即将转业,离开这里的日子。
这个日期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刺痛着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它意味着与海洋分别的时刻终于来临,那个曾经陪伴自己度过无数美好时光的人将要踏上新的征程。
想到此处,春梅不争气地哭了。他们之间有着太多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和回忆,这些都将永远铭刻在心底。
终于还是到了离别的日子。海洋默默地坐上了部队安排的汽车。他静静地坐在车后的座位上,目光凝视着窗外,那个他曾经生活过三年的小镇逐渐映入眼帘。
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是那么熟悉而亲切。他多么希望在这最后一刻,能看到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熟悉身影。
与此同时,春梅独自一人站在山顶,那是他们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她静静地俯瞰着下方,注视着汽车离去的方向。
夏日的热浪吹拂着她的碎发,微风中夹杂着些许热气,但她似乎并未察觉。眼眶里渐渐泛起微微的湿意,泪水模糊了视线。
回想起和海洋在一起的那三年时光,仿佛一场美丽的梦。那些甜蜜的瞬间,温暖的拥抱以及无尽的欢笑,都成为了春梅心中无法磨灭的美好回忆。然而,现实总是残酷无情的,他们各自肩负着责任,不得不踏上不同的道路。
尽管心中满是不舍,但春梅明白,人生的路途充满了变数与无奈。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要去完成,有各自的梦想等待追逐。
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了,没有一丝波澜。这天,翠英突然拉住春梅,要带她去店里逛逛。春梅有些疑惑,但还是跟着妈妈走了进去。
到了店里,翠英径首走向女装区,挑了一件短袖衬衫让春梅试试。春梅心里觉得很奇怪,因为自从她开始工作以来,妈妈从未主动给她买过东西。她一边想着,一边换上了衬衫。
站在镜子前,春梅看着自己身上的新衣服,心里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短袖衬衫,但却让她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和心意。
这时,翠英走到春梅身边,看着镜子里的女儿,眼中满是温柔。她说:“春梅啊,你长大了,工作也辛苦。妈妈没什么能帮你的,就想给你买点东西,让你开心一下。”
春梅听了妈妈的话,展颜一笑。驱赶这段时间以来海洋离别的阴霾。
周六一大清早,翠英就把春梅叫醒,让她拾掇拾掇家里,再换上前几天新买的衬衫。因为今天中午,翠英要带她去刘婶家玩。
翠英带着春梅去刘婶家时,男方早就到了。春梅第一次见到陈国伟,就觉得这人高高大大,结结实实的,看着挺憨厚,也不咋说话,自己说啥他都点头称是。
刘婶把春梅和国伟夸了个遍,说他俩简首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正聊得开心,就到饭点儿,刘婶热情地留人吃饭,不过被他俩谢绝了。春梅赶紧拉着翠英回家去了。
回到家,春梅赶紧问翠英:“妈!你知道人家啥背景不?咋不先和我说就带我去相亲呢!”翠英忙说:“知道知道呀,刘婶都和妈讲过啦,这小伙长得端正,家里也殷实。”
翠英继续说道:“他老爸可是京市商业局的一把手哦,家里有俩儿子,这是小儿子,比你大六岁呢,都快三十啦,他妈托人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对象,都没成。”
春梅说:“人家条件那么好,咋会找我们家相看呢?市里那么多门当户对的人家,咋还跑我们镇上来了?”
翠英说道:“我听刘婶讲,他们家大媳妇是个局长的女儿,嫁过来什么家务都不会做,家里还请了保姆,不让婆婆管他们家的事,婆媳关系可不咋样。所以他们家不想再找这样的儿媳妇了。”
春梅说:“懂了,原来是想找个家境差的,以后好拿捏呗!你告诉刘婶我不喜欢,没想看上。”
春梅不喜欢,可陈国伟喜欢呀!陈国伟觉得这女孩自信又大方,阳光又开朗,漂亮又热情。一到周末,他就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春梅家跑,翠英看到这个年轻人,笑得嘴都合不拢。
时间一久,春梅觉得陈国伟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