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老登快死 > 第194章、绍兴师爷,在野异端

第194章、绍兴师爷,在野异端

“……府尊,恐怕会吵死人。”

“……提学衙门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是让天下官员都忌惮?都不要阻挠新政?”

“……不行,我要立即去藩台大人那里请示。”

绍兴知府越想越害怕。

现在学籍监察御史还没到绍兴府来,但是来了之后,如果在绍兴府掀起许多案子,那就真是要开炸了。

一旦因为什么有违国法或者欺凌乡里被问罪,什么案子不是仗着“东翁”的官位和这群绍兴师爷私底下的师爷人脉网?

绍兴师爷本就是一张网,官员延请绍兴师爷,一是看中他们的专业,二是想用这张网更快捷地联系上一些其他官员。

由他们再蔓延到他们的东翁,那么几乎将波及整个大明官场——不是每个官员都会请师爷,但从一个官到另一个官,又会隔几层?

绍兴知府很害怕皇帝是想借考察士绅最终大范围整顿官场。

谢廷赞其实也没想到他按需要拟的公文、汪可受疏忽之下就这样引起一场巨大波澜。

陈经济也没有含糊,随后就先以此事的顾虑去问了按察使。

而浙江布政使和浙江巡抚也很快就知道了,并且意识到这可能捅出天大篓子。

题本和奏本迅速拟就,有些是让朝廷做主专门就这种身份的士绅定下一个方略,有的直接弹劾谢廷赞和汪可受虑事不周引起物议纷纷。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同样有三份弹劾递到了皇帝的面前。

一份是南京礼部尚书弹劾南京某些在任官以诗文结社,所著诗文多有妄议朝政,并且呈上了去年和今年分别刊印的《金陵社集》两卷。

第二份是应天巡抚牛应元弹劾顾宪成、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大肆讲学,每月一会,妄议朝政,品评朝官。

最后一份则是北京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寓居通州的李贽“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这些都是题本,内阁的意见是:值此厉行优免之际,不宜降罪士林评议朝政,过犹不及。

朱常洛看了看拟票人:沈一贯、申时行。

“王阁老没署名?”他问了问田义。

田义回答道:“昔年张江陵是力禁书院,力禁士林妄议朝政的。王阁老如今主持新政,自然以为该严办。他的密揭刚送到养心殿,还没纪要。”

朱常洛点了点头:“顾宪成……李贽在通州啊……”

东林书院的鼎鼎大名,李贽的鼎鼎大名,朱常洛当然是知道的。

现在他看到这三份弹章,心里在琢磨着。

叶向高干这种得罪江南官绅的事,到底是因为想进步来纳投名状,还是暗藏激化矛盾的用心?

去年江南大案的详情,耿定力在朱常洛面前点出“密谋之人不只三人为什么只办他们仨”,朱常洛也从萧大亨的密奏里知道叶向高有参与。

只不过他先投了,这才让萧大亨后来的事好做很多。

南京礼部尚书,距离入阁已经不远了,朱常洛觉得叶向高主要还是想进步。

牛应元这个巡抚看不惯东林书院倒是很合理,他只怕正愁不能激化矛盾,好多办一些案子,让下半年南直隶数府的清丈田土好做一些。

但是李贽……

“耿定力……是李贽的学生吧?”

“不算是,都是同乡,李贽和耿定力的二兄耿定理亦师亦友,昔年在湖广黄州府……”

李贽是个名人,这么多年在朝野闹出了不少事,田义还是了解他的。

作为“异端”,他现在再次被人弹劾也不奇怪。

朱常洛思索的只不过是为什么这个时候弹劾他“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听田义说李贽的言论,什么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什么“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什么“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无一厘为人谋者”,“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

朱常洛算是知道他这么多年为什么屡屡被人围攻,还数次被焚著述了。

“你倒是用心说了不少。”朱常洛看了看田义。

“臣知道此事不小。”田义只低了低头。

“是啊,这是想让朕表个态了。”朱常洛点了点头,“严办李贽,那就是朕会给天下官绅多留些颜面。若宽恕之,则是朕真的对天下官绅乃至对如今理学文教失望透顶。”

田义没说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